2024年11月21日,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铁盖乡吾雷村的义务电影放映员许国强离开了,享年57岁。三十六年来,他义务放映电影超过8000场,观众达40万人次,足迹遍布共和县的每一处乡镇和村落,行程累计达到20万公里。他在工作日志中曾写下这样一段话:“我作为一名党员,也是一名放映员、宣传员,就要为人民服务,把党的政策宣传好、放映好,一心一意为人民办实事、做好事,听党的话,永远(做)忠诚党的老实人。”
许国强坚守放映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那天一早,他和儿子前往附近的村庄放映并宣传森林防火知识,下午,他正准备前往铁盖乡寄宿制小学开展放映和禁毒宣传,不料突然间脸色苍白,跌倒在地。被送往卫生院时,许国强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儿子许正东回忆说,父亲在过去半个多月里,几乎每一天都在为禁毒宣传奔走,从一个村到另一个村,丝毫没有休息。
上世纪80年代,许国强成为共和县的一名电影放映员,开始将一生的精力投入电影放映工作中。在电影公司当学徒时,许国强几乎包揽了所有的活,打扫放映厅、跑片取片、检查电路……初中学历的他凭着顽强的毅力自学完成了《简明电影放映手册》,掌握了电影放映技术。1989年,许国强积极响应原国家文化部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出台的《关于贯彻落实农村电影放映“2131”目标的通知》,拿出省吃俭用的1500多元购买了一台电影放映机,开始在吾雷村为乡亲们义务放映电影。
共和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广人稀,交通不便。三四十年前,村里的许多老人甚至没有到过县城。那时,电视机尚未普及,天一黑,很多人就早早上床睡觉。而自从许国强开始放电影后,村民们的夜晚有了一项重要的期待。从《秋菊打官司》《红高粱》到《黄土地》,许国强放映的电影带着乡土风情与时代特色,极大地丰富了乡亲们的文化世界,让以往单调的农村生活有声有色了起来。
“要让更多乡亲不出远门就能看得上电影”——看到乡亲们对电影的喜爱,许国强萌生了这样的念头。从此,他背起电影放映机走街串巷,义务为附近村庄放映电影。《少林寺》《月亮湾的风波》《香魂女》……只要新片上映,许国强总是第一时间把它们送到田间地头,送到乡亲们身边。许国强的妻子马玉梅回忆道:“90年代的时候,每当许国强放电影,方圆十里八乡的人都会赶来看,有时候足足有上千人。”海拔3200米的青藏高原,冬季夜晚的气温常常低至零下20度。放映结束后,乡亲们笑谈着回家休息,许国强独自一人收拾设备,结束时往往已是深夜。踏着月色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家赶,途中有时还要提防游逛的野狼。
慢慢地,稍远的村民都慕名邀请许国强到自己村子放电影。为了满足大家的需求,他东拼西凑买了一辆自行车,带着电影走得更远。塘格木镇的村民普措说,在那个年代,许国强放的电影就像是一扇通向外面世界的窗口,让大家感受到时代发展的蓬勃生机,光影交织的魅力也激发了不少人走出家门、去外面看看世界的愿望。
妻子马玉梅在婚后提出与丈夫一同为乡亲们放电影。草原上的村庄之间通常相距一百多公里,为了多跑几个放映点,夫妻俩常常十天半个月不回家。赶路的他们时常连口热水都喝不上,到了饭点也只是啃干馍;找不到借宿的地方,就在地上铺块塑料布将就过夜。后来有了孩子,为了依然能够将电影及时送到乡亲们身边,夫妻俩便将年幼的孩子也带上。许家的三个娃,几乎都是在电影放映机旁长大的。
90年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到更远的地方打工,而许国强和马玉梅依旧坚守家乡,义务为乡亲们放电影。好友严海青曾问他,放电影一年到头也赚不到什么钱,“你究竟图个啥?”许国强思索片刻后回答道:“看到那么多人爱看电影,我心里高兴得很。乡亲们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他们。做人要放眼长远,不能总是盯着钱。”婚后不久,夫妻俩将家里的年猪和粮食卖了,用这笔钱买了两头毛驴,专门用来驮运放映设备。
沙珠玉乡的才仁回忆,几乎每个暑假,许国强夫妇都会到他们村放电影。对才仁来说,许国强是一个对国家充满感情的人,红色题材的电影始终是他的首选。无论是《建党伟业》《建国大业》还是《孔繁森》,这些充满正能量的电影,不仅为乡亲们带来了精神享受,更是深深地熏陶了他们的灵魂。才仁说道:“儿时的我,正是通过这些影片,对党和国家的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正是因为这红色情怀,我上大学时就入了党。”
1990年4月26日,共和县与兴海县交界处发生了6.9级地震。夫妻俩来到受灾最严重的塘格木农场和九道班等地,看到灾区的惨状,心如刀绞,决心为受灾群众做点什么。白天,他们帮着灾民搭建帐篷,晚上便在废墟旁拉起幕布放电影。一天夜里,余震袭来,许国强不慎被墙壁砸伤,心爱的电影放映机也被砸坏了。放映机承载了他所有的梦想,对他来说比生命还重要。有人劝他,既然放映机坏了,不如就此放弃电影,去外面打工,多赚些钱。许国强却坚定地说:“一想到乡亲们,我心里就舍不得。”康复之后,许国强主动找到共和县文化局,希望重建“夫妻放映队”。文化局的同志深受感动,帮助他们购置了放映机,“夫妻放映队”重新启航。
2009年端午节,许国强夫妇到离家几十公里的阿乙亥村为乡亲们放电影,归途中遇上山洪。放映机掉进了水中,许国强焦急万分,奋不顾身地跳入洪水中打捞。他在水里踉跄着,几次跌倒又站起来。马玉梅眼见丈夫身陷危险,忍不住大哭。一位途经此处的领导发现了他们,赶忙和随行人员一起将许国强救上岸。冻得瑟瑟发抖的许国强依然不忘放映机。领导详细询问了夫妻俩的情况,得知他们长年义务放电影的事,湿润了眼眶。在这位领导的关怀下,有关部门为许国强送来了一台数字放映机和一辆三轮摩托车,夫妻俩的放映热情更加高涨。
这一年,许国强还自费购买了30个小板凳,专门为腿脚不便的老人提供舒适的观影体验。69岁的藏族老人罗仁切说:“每次国强来放电影,全村人都像过年一样兴奋。他就像我们的亲人,一段时间没见面,大家都会怪想他。”2008年,许国强夫妇在沙珠玉乡放电影时,看到一位家中无劳动力的老奶奶在独自收庄稼。夫妻俩立即拿起镰刀帮老奶奶一起干活。完成后,老奶奶硬要把50元钱和一双布鞋塞给许国强,许国强说啥也不要,后来老奶奶就请邻居给县委宣传部写了一封感谢信。许国强得知后非常感动:“放了这么多年电影,我和乡亲们早就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做这些小事,根本算不了什么,但老奶奶还这么有心。我一定更要好好放电影,继续为乡亲们服务。”
从胶片机到数字屏,从两头毛驴到电影放映车,许国强和马玉梅为乡亲们放电影的热情始终不减。多年的坚守让他们的“夫妻放映队”在海南州逐渐有了名气,海南州消防部门找到许国强,希望他能利用放映协助宣传消防知识。许国强欣然接受任务。消防常识短片格外受乡亲们欢迎,大家纷纷表示,他播放的消防宣传片贴近生活、形象生动,一看就能懂。不知不觉间,许国强成了一名义务消防宣传员。不久后,海南州公安局也找到了他,希望他能为禁毒宣传贡献力量。于是,许国强有意识地为村民们放映《林则徐》《湄公河行动》等禁毒题材影片,并插播禁毒宣传片,将禁毒知识传递到千家万户。“禁毒工作关乎千家万户,让我们共同拉紧安全防线。”每次放映前,许国强都会这样说。据不完全统计,10年来,许国强驱车行驶超过10万公里,深入3000多个农牧区、社区、企事业单位、学校,放映各类禁毒影片5000多部,受教育群众近32万人次。
各类宣传片成为“夫妻放映队”的保留节目,涵盖了消防知识、禁毒知识、草场病虫害防治、肺结核防治、农业技术推广等内容。许国强在政府与乡亲们之间架起了一座座桥梁,宣传党的政策,传递党的声音。放宣传片时,许国强还发现许多藏族群众有语言障碍,于是特意向相关部门申请了藏文版资料发放给观影群众。他还自学了藏语,以便给不识字的老一辈乡亲口头讲解宣传内容。就这样,许国强带着用电影服务百姓的梦想,走进农村、牧区、社区、企业和学校,在共和县的山野间播撒着无私的大爱。
2010年,许国强和马玉梅的“夫妻放映队”在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的先进集体表彰活动中,受到了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并荣获“农村电影放映工作先进集体(优秀放映队)”称号。此后,许国强又先后获得了公安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禁毒委员会、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青海省人民政府等多个部门的奖励和荣誉。2015年,许国强被国家禁毒委员会授予全国禁毒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22年,他荣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共和县委、县政府为他奖励了一辆放映车,这也是36年来他用过的最贵、最好的放映车。许国强花钱给放映车办理了各种手续,这笔钱对经济本就拮据的他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但他觉得花得值。有了这辆车,为乡亲们放电影变得更加方便。
几年前,马玉梅因病无法再陪丈夫四处放电影,许国强便将放映的接力棒交给了儿子许正东。“只要群众有需要,就不能停下来,”许国强对儿子这样说。
2023年4月,许国强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如今,许国强走了,但他的梦想依然延续。绵长的胶片在广袤草原上铺就了道路,万千故事打开了乡亲们眺望远方的窗。许国强把对电影和人民的无私情怀,播撒在故乡的山野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