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是一门综合性的视听艺术,不仅包含了视觉、声音和叙事等多种元素,还能够将音乐、舞蹈、绘画等各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全方位增强电影的艺术审美价值,服务于电影主题彰显、叙事表达和情感营造的需要。歌舞电影以大量的歌唱和舞蹈场景为主要特征,而以舞蹈为主要元素的电影,往往以舞蹈为载体,最大限度地通过舞蹈推进电影叙事,实现了舞蹈与电影的高度融合。歌舞电影在华语电影史上并不多见,但在好莱坞电影以及印度电影市场中十分盛行。在电影中融入歌舞艺术,不仅是电影叙事和文化表达的需要,同时对于电影美学的彰显也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舞蹈艺术美学价值与文化底蕴兼具,在当代电影创作中融入民族舞蹈元素也是未来电影事业和民族舞蹈艺术发展的重要探索方向,因此亟待对歌舞电影中舞蹈的美学价值进行详细剖析和阐释。
一、电影舞蹈的视听美学呈现
电影艺术是视听艺术和叙事艺术的合一,视觉层面的摄像、光线、色彩,听觉层面的人声、音响和音乐,皆是电影美学阐释的重要元素,也是观众在观影中所能感受到的最直观的影像艺术。歌舞电影中的舞蹈场景同样是视觉与听觉融合的艺术,电影往往通过精心设计舞蹈场景和动作来强化其视觉吸引力。首先是色彩,电影中绚丽多彩的舞蹈场景和服饰能够为观众观影呈现精彩的视觉盛宴。比如电影《闪电舞》通过使用高对比度的黑白影像和强烈的色彩对比,营造出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得电影画面更加生动鲜活,富有戏剧性。其次是构图和镜头运动。电影创作善于运用快速剪辑和镜头运动来加强画面的流动感和节奏感,捕捉舞蹈动作的关键瞬间和细节,使画面更加精致有力,从而提升电影艺术感和观赏性。再次是电影舞蹈的风格类型。不同国家不同类型电影中所运用的舞蹈元素和风格各有特色,同部影片中不同的舞蹈风格也有助于电影的视觉效果呈现。比如歌舞片《爱乐之城》就展现了多种类型和风格的舞蹈,如爵士舞、音乐剧舞蹈以及霓虹舞蹈等等,这些丰富多样的舞蹈形式不仅为影片注入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还极大地丰富了观众的视觉体验。最后,电影舞蹈必不可少的音乐伴奏,通过或动听或感人或有力的音乐伴奏来强化电影舞蹈艺术效果,激发起观众情感共鸣,给予观众听觉上的美学享受。视觉美与听觉美统一和凝聚于电影舞蹈,从而在视听层面实现对电影美学价值的升华。
二、电影舞蹈的情感美学传达
情感美学是人们在审美过程中,通过感知、想象等方式对审美对象所引发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反应。歌舞电影不仅通过舞蹈来增强视觉吸引力,同时也需要通过舞蹈来表达无以言说的思想和情感。作为电影独特的叙事工具,舞蹈能够通过身体语言和动作展示角色内心的情感与观念,矛盾与挣扎,从而推动情节发展,深度阐释影片主题。首先,电影中的舞蹈往往通过演员肢体动作、表情、神态和演员间的互动来表达特定情绪情感和主题思想。相较于一般的电影演绎和叙事手法,舞蹈的演绎和叙事形式无声胜有声,婉转却深入,充满艺术张力,能够在精准表达电影人物内心状态的同时给予观众心理上的美学享受。另外,电影人物内心情感变化往往随着情节推进起伏不定,不同风格和节奏形式的舞蹈元素能够根据影片需要营造相应的情感氛围。比如,影片《闪电舞》将闪电舞作为一种强大的情感释放和自我表达的媒介来进行情感表达,通过舞蹈的情感张力和动态形式将角色内心的情感起伏和冲突渴望直观而具体地呈现在观众眼前。多种风格舞蹈在电影中的有序穿插,丰富了电影内容的同时也增强了电影的美学价值。舞蹈是电影进行人物情感表达和推进叙事节奏、细化叙事内容的有效手段,对于观众而言,通过舞蹈来感受人物内心世界和电影主题,是视觉艺术和情绪艺术的双重体验。
三、电影舞蹈的文化美学表达
文化美学是美学研究领域转型的新形态,其美学意涵更为深刻和多元。舞蹈是文化的载体,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和价值观念,舞蹈的美学价值离不开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核,有了特定文化理念的支撑,舞蹈的艺术生命力才更为强劲。而对特定文化的诠释和表现,是电影艺术与舞蹈艺术共有的属性。歌舞电影中的舞蹈一方面承担着表达情感、推进剧情的任务,另一方面也反映着一定的社会文化和精神思想。电影以舞蹈这一美的艺术形式实现了电影文化内核的表达,使得原本或隐晦或深刻或多元的电影文化内涵通过精彩绝伦的“舞蹈”场景和舞姿展现得淋漓尽致,给观众带来一场文化的美学盛宴。比如印度歌舞电影中舞蹈的文化美学特征就十分鲜明,像《爱无国界》《宝莱坞的生死恋》《莫卧儿大帝》《大篷车》《有时快乐有时悲伤》等经典影片,均融入了印度独特的歌舞元素,这些舞蹈元素深深根植于于印度的文化和宗教传统,通过赏析这些电影中的舞蹈场景,观众能够深切体会到印度传统服饰文化和音乐文化的魅力与美妙。国产电影并不缺乏歌舞片的传统,比如《天台爱情》《精舞门》《摆手舞之恋》以及近年的《燃野少年的天空》等,从中能够看到电影依托舞蹈所传达的民族舞蹈文化等传统文化内容,观众通过赏析电影舞蹈片段从而也能更深刻地感受到电影文化美学。
(翁梦蕾系北海艺术设计学院舞蹈学院讲师,陈俊玉系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