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部题材电影作为西部地区历史文化变迁的一面镜子,呈现出西部特有的草原、高原、戈壁、荒漠之景,以及西部人民辛苦劳作、游牧等实践活动。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生》《黄土地》《红高粱》等大批展现西北风土人情的电影进入大众视野,以独特的艺术风格、符合国际视野的审美期待,在中外影坛中享有较高声誉。然而,随着电影商业化进程的加快与大众审美的改变,西部题材电影传播效果明显下降,逐步从“喧嚣”走向“沉寂”。对此,可考虑从西部地域元素、跨文化叙事策略、多元化传播渠道等方面入手,助力西部题材电影在新时代的复兴和发展。
我国西部题材电影的传播效果
《人生》《老井》《红高粱》等早期西部题材电影,凭借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前卫的镜像语言,在国际影坛取得良好传播效果。然而,国内观众却难以与影片中精英知识分子的思考、美学追求产生共鸣,使得早期西部题材电影传播面临“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困境。虽然也有《大话西游》等融合戏剧元素的作品,但总体风格依旧以书写人生苦难为主,其压抑、苦闷的气氛让许多观众敬而远之。进入市场经济以来,西部电影完成向新西部电影的时代转向,在关注现实生活的同时,不断寻求产业化发展道路。《美丽的大脚》《高兴》《可可西里》等新西部电影,依托类型化、产业化传播方式,取得良好传播效果,尤其是在面向小众市场和特定受众的“窄播”市场上有所建树。例如,影片《可可西里》摒弃戏剧性、冲突性的电影情节,采用纪录片的拍摄手法,以客观冷静的镜头真实表现人与自然抗争的永恒命题。影片不仅在美国、东南亚国家引起轰动,还填补了国内市场以自然保护为主题的题材空白,彰显出新西部电影在国内外电影市场上强大的影响力。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我国西部题材电影再一次迎来新发展契机。作为中国电影的一股重要力量,西部电影应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开始新一轮的“再创业”。在此背景下,《我和我的家乡》《地球最后的夜晚》等影片积极挖掘中国电影的地域美学,不断探索新西部电影表达的类型边界,不仅丰富了我国西部电影的艺术谱系,而且提升了我国西部电影在国际范围内的影响力。
我国西部题材电影的传播对策
我国西部题材电影凭借浓郁的地域风格、原生态的叙事手法曾在全球电影市场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西部题材电影在传播和推广方面面临诸多挑战。因此,如何提升西部题材电影的传播效果,使其更广泛地被国内外观众接受和喜爱,成为当前电影产业和文化传播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挖掘西部地域元素,打造独特民族品牌。我国西部地区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民族文化,可为西部题材电影创作提供宝贵素材。因此,西部题材电影创作者应深入挖掘西部地域元素、呈现西部风俗风貌,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品牌。一方面,注重展现西部独特的自然风光,如青藏高原的壮丽景色、沙漠戈壁的辽阔无垠等,以带给观众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例如,影片《送我上青云》讲述了一位女记者在西部山区寻找自我的故事。导演滕丛丛聚焦西部山区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通过细腻的叙事,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深刻的文化共鸣。另一方面,挖掘西部地区多元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传说,展示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底蕴,打造独具特色的电影品牌。
采用跨文化叙事策略,有效减少文化折扣。观众的电影审美心理与其所在的地域文化、他者文化的接近程度有关。为此,电影创作者应考虑国际观众的期待视野,采用跨文化叙事策略,以有效减少文化折扣。具体而言,电影创作者可引入通用的情感主题,如亲情、爱情、梦想等,以此吸引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观看。例如,影片《图雅的婚事》之所以能在海外获得不菲的票房成绩,并屡获国际电影节大奖,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影片对共同性主题的挖掘。影片以真实的镜头语言展现图雅与丈夫巴特尔的亲情羁绊、与邻居互帮互助的真切友情,使电影能够跨越时空和种族,直击海内外观众内心。同时,电影创作者应积极与国际知名电影人和制作团队合作,在影片中加入多语种对白或者双语字幕,帮助海外观众准确理解影片内容。
利用多元化传播渠道,提升电影市场影响力。除举办首映礼、影展和主题活动等传统线下传播方式外,电影宣发团队可将预告片、幕后花絮、特辑等内容上传至微博、微信、抖音、Youtube等社交媒体平台,吸引海内外观众的关注,以此提升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国际电影节作为西部题材电影进入海外市场的重要渠道,对于提升我国西部电影在国际电影市场的影响力至关重要。因此,电影创作团队应积极参与各类国际电影节,诸如戛纳电影节、柏林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等,推动电影的海外发行和推广,提升我国西部题材电影的国际市场份额。
我国西部题材电影作为中国第一个以地域文化资源为内容的类型片,因其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个性化的历史叙事加速了中国电影国际化进程,被誉为中国电影界的一面旗帜。然而,随着中国电影市场化、产业化进程的持续加快,这一题材电影在制作和传播上面临诸多挑战。因此,电影创作团队应致力于用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族语言、国际化的表达方式以及全方位的传播渠道,提升我国西部题材电影的影响力,使其在国际电影舞台上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作者系渭南师范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