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024年12月30日,由重庆市文联主办的“第四届成渝大学生影像季之‘电影向何处去’研讨会”在重庆举行。来自北京电影学院、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重庆市影协、重庆大学、上海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重庆人文科技学院、UME影城重庆区的20名专家学者参加座谈会,围绕“电影向何处去”展开对谈和研讨。
重庆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秦后彬在致辞中提到,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电影事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致力于推动从“拍重庆”到“重庆拍”的转变,提出要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原创文艺精品的目标。他呼吁一线电影人、电影院线、以及文艺界的专家学者共同努力,帮助重庆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影视精品。
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院院长王海洲指出,人类影像消费正处于转型期,新的影院增长点尚不明确,而年轻观众对电影的诉求正在衰减。这表明电影产业需要适应新一代观众的需求和偏好,同时也需要重视培养年轻人的观影习惯。
上海大学电影学院副院长齐伟以电影《好东西》为例,详细阐述了其从“线下”到“线上”的宣发路径,说明即便在整体市场萎靡的背景下,通过精准的市场策略依然能够取得成功。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网络信息处处长王纯在讨论中表示,“宅”经济时代和网络算法的发展对电影产业构成了挑战,年轻人越来越倾向于在家解决所有需求,社群化现象也影响了电影的传播和接受。
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宇清认为即使AI技术再先进,也不应该放弃人的主体性,人的主体性始终需要被强调和保护。
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副教授鲜佳指出,跨媒介融合的美学为电影创新提供了新可能,AI技术的应用改变了电影创作流程和风格。电影制作开始注重增强观众的沉浸感和交互体验,出现了数字化影像、交互式叙事和沉浸式体验等新兴美学趋势。(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