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8月16日上午,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2022年北京国际电影节特别专场——“中国影视教育论坛”在雁栖湖会展中心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主办,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秘书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1ZDA079)课题组和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教学专业委员会共同承办。论坛的主题为“中国影视教育这十年”。
北京广播电视台党组成员、副总编辑,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副秘书长边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戏剧与影视学科召集人、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胡智锋,教育部戏剧与影视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周星,北京电影学院视听传媒学院院长程樯,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教授张歌东,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张燕,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数字媒体系系主任周雯,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院长喻梅,中国传媒大学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国涛参加论坛。论坛开幕式和主题论坛由学会副会长、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院院长王海洲主持。
边建在致辞中表示,北京国际电影节以共享资源、共赢未来为主旨,汇聚世界电影优秀成果,历经12年发展,已成为首都重要的城市文化名片。2022年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为拓展北京国际电影节在全国高校的影响力,提升北京国际电影节学术含量,与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友好协商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决定未来五年在主题专题论坛、高校展映、宣传报道、资源共享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并希望通过这些活动促进北京国际电影节与中国高校影视学会间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相互支撑、长期合作、共同发展。
张国涛在发言中表示,2022年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与中国高校影视学会达成合作,举办主题专题论坛、高校展映、宣传报道、资源共享等,是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不断拓展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高层次社会合作水平的一次尝试,体现了中国高校影视学会来自高校、源于高校的特点,充分发挥了学会的学术优势,也为北京国际电影节增添了来自高校的声音、来自学术的力量。
在主题论坛环节,胡智锋发表了题目为《这十年:新时代中国戏剧与影视学科建设与发展》的主题演讲。他表示,中国的戏剧影视学首先要建立中国特色,要有自己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中国有如此深厚的文化传统和积淀,有庞大的影视事业和行业,完全有能力构建基于中国影视实践的中国主体性的、自主的戏剧影视学科的知识体系。
周星的发言主题为“影视审美教育对高校影视的强化刻不容缓”。他认为,只有为掌控影视传播能力的人培养出好的审美素养,才能更广阔地服务于社会。影视教育既要适应高科技时代影像发展需要,更要给予高科技教育后面人性和中国价值观审美表现的教育,要立足影视适应年轻人的心理创作的需求,更要强化中国文化价值观和传统审美品质教育的重要性。
中国影视产业过去20年中飞速发展,包括电影、广播、电视、网络视听以及动画、数字艺术等,“中国影视教育论坛”的圆桌论坛环节,相应邀请到中国影视教育领域中电影教育、电视教育、网络视听教育、播音主持教育、动画教育、数字媒体教育行业的院长、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就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专业发展等问题,作了深入具体的梳理和研讨。
王海洲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从四个方面分享了自己对影视教育的观点。首先,影视教育要夯实人文基础,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对中国传统、中国哲学、人类文明中优秀层面的知识进行深刻地把握。其次,影视教育要开拓社会视野,要求学生认识生活、了解生活,通过各种各样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国社会,进行艺术表达。再次,影视教育要跟踪前沿技术。数码技术日新月异改变了电影和影像的生成方式,学生如果用原有的方式,不跟随时代、不跟随技术前沿发展难以完成任务。最后,影视教育要创新艺术表达。艺术生命力是要创新的,电影学院在研究生层面专门形成了教学工程“拔尖人才实验班”,让学生在掌握了电影基本技能的情况下自主发挥潜力,在电影语言方面为中国电影的升级换代提供更多的新鲜力量。
程樯将人才培养分为三个阶段:生源、培养过程、毕业后的初创阶段。他认为,当下信息碎片化的时代,知识获取的途径变得极其丰富,但是碎片化获取信息会对一个学科的认知产生偏差和误解,如果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把碎片化的知识获取作为主流获取知识的来源,其对知识真实性和有效性筛选能力的缺乏,会使对学生的培养效果大打折扣,因此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完整知识体系的建立不可替代。
张歌东梳理了中国动画教育事业近十年的变化,并表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张歌东认为,一方面,传统文化滋养了动画,另一方面,动画教育中又凸显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周雯分享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两点启示:第一,高端人才必须同时具备专业能力和人文素养;第二,高端人才需要长时间的教育与培养。她表示,数字媒体是艺术与技术的融合,希望在教育事业中让较多的学生拥有跨学科学习的能力、更加国际化的视野和更深厚的文化素养。
张燕介绍了关于港澳地区电影教育的情况。在香港回归25周年这一富有纪念意义的年份,我们更应该认识到香港电影教育将是未来非常重要的命题。学者们应该把香港本土的优势与内地的教育学科的经验融合,立足香港、面向内地、面向全球的电影发展,推动香港电影作为中国电影的重镇、发挥香港电影原有的优势。(姬政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