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革命的道路漫长而艰难,有不少人物和事件被历史铭刻,为后人所谨记。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了纠正“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重要会议——遵义会议。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今年2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赴贵州考察时再次谈到遵义会议,指出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次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我们党独立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
为记录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电影人创作了《遵义会议》、《红军山上杜鹃花》等以遵义会议为主题的电影。在《万水千山》、《领袖1935》、《长征》、《我的长征》、《金沙水拍》、《四渡赤水》等影片中,或以遵义会议的成果为叙事背景,或用部分篇幅描述遵义会议的史实,均展示出此次会议的重大历史意义。
◎ “触摸”历史,弘扬时代主旋律
1977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严寄洲导演的《万水千山》上映。片中用不少篇幅描述了遵义会议。被派去向毛泽东报告情况的赵志方连长带回了好消息:毛泽东“甩开敌人主力,迅速转兵,向敌人力量薄弱的遵义挺进”的建议得到了周恩来、朱德和大多数同志的赞成,上级命泰山营为全军突围开路,挺进遵义城。
遵义会议批判了王明机会主义路线,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红军终于回到了正确革命路线上来。在毛泽东的亲自指挥下,红军声东击西,回攻遵义,取得了长征途中的第一个大胜仗。
1994年,由翟俊杰导演的《金沙水拍》上映,讲述了遵义会议召开后,红军长征经过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故事。电影注重对细节的把握,通过情节铺垫和心理刻画,侧面展现红军将士的高尚情怀。譬如,在影片中,贺子珍的弟弟为给姐姐治病擅取寺庙的铜板,最后被处决。毛泽东对此感叹:“做我们的亲人,难啊!”这一剧情安排,突破了高大全的塑造模式,描摹出英雄柔软的一面。
两年之后,翟俊杰导演的《长征》上映。片中,危难时刻,已被错误路线剥夺军权的毛泽东审时度势,在王稼祥、张闻天、周恩来等人的支持下,力挽狂澜,经通道转兵,黎平会议,终于促成遵义会议的召开,初步清算了“左”倾冒险主义军事路线,毛泽东重新回到党和军队的领导地位。
2006年,《我的长征》上映,是八一电影制片厂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而拍摄的献礼电影。由翟俊杰总导演,王珈、杨军联合执导,王伍福、 王心刚、王霙、 钟秋等演员主演。影片以一个普通红军小战士王瑞的命运为主线,前后贯穿了长征过程中的各个重大事件。
这三部影片均由翟俊杰导演,他说:重大革命历史题材通常以大人物、大事件、大场面为主要元素,它不仅仅肩负着对“史”的正确表达,更承担着对“史”对完美、细腻且符合艺术规律的创作。主旋律电影是时代的精神、民族精神的记录和写照,我的使命和责任就是弘扬中国精神。一次又一次“触摸”那段历史,每次都有一种别样的感受,但唯一不变的是民族精神,那是一种坚定的信念,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长征精神、抗战精神,人民解放战争精神,新时期的抗洪精神、抗震精神、航天精神……各个历史时期的无数精神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崇高品德,是时代的主旋律。弘扬时代主旋律,是艺术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
电影《领袖1935》和《通道转兵》均是潇影集团、潇影第二影业联合拍摄的遵义会议前后关于党、红军重要抉择的故事。
《领袖1935》于2017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拍摄。影片从周恩来的视角讲述1935年红军在与国民党生死存亡的角逐中,党选择领袖的过程中,展示了毛泽东与周恩来两位伟人在血与火的硝烟中所建立的信任与友谊,这也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创作提供了生动启示。潇湘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剧本中心主任柏平认为,“影片摆脱了传统的模式,而是从周恩来的视角出发讲述这一段历史,让观众更可信,在众多描写红军长征的题材中也是独树一帜,这无疑为观众了解我党历史、红军长征历史提供了一个生动教材。”
《通道转兵》于2011年建党90周年拍摄。柏平介绍说,影片再现了“通道会议”这一重要事件,通道会议促成了红军战略方针的转变,使中央红军免于灭顶之灾,初步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揭开了党史上一次伟大转折的序幕,为后来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奠定了基础。影片备案时就经历了一波三折,因为通道会议这一事件并不被大家所熟知,它的历史地位也被认为不怎么高,“转兵”也还谈不上。但正是因为影片的拍摄,通道会议这一事件被大家所熟知,通道转兵可以名正言顺地提出。湖南通道县还以影片为契机,建立了通道转兵纪念馆,向到通道旅游参观的游客介绍和展示这一段历史。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评价该片给了当代观众一个重新认识历史和评价历史的机会。除了毛泽东跟蒋介石智慧的较量之外,它还找到一个特别好的点——当时的毛泽东、王稼祥、张闻天“地下三人团”跟当时红军最高三人团的较量。毛泽东的形象在片中有一些新的突破或者说给观众一个新的观察维度,这是该片成功最主要的方面。
◎ 用鲜活的人物、生动的语言
彰显遵义会议重大历史意义
《红军山上杜鹃花》、《遵义会议》是两部以遵义会议为主题的电影。前者由孙继承执导,讲述了红军进驻遵义休整开会期间,红军卫生员龙思泉为挽救陷于瘟疫的穷苦百姓,深入疫区,舍身尝药,与反动势力斗智斗勇,最终献出年轻而宝贵的生命的真实故事 。
2016年,《遵义会议》上映。该片由刘星任编剧、总导演,胡明钢、于兰执导,佟瑞欣、张京生、姚中华、马晓伟、于紫菲等主演。影片由苏区大撤退、湘江血战、遵义曙光、强渡大渡河、陕北会师五部分组成,真实地还原了红军长征的伟大革命进程,再现了遵义会议的历史全貌,塑造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表现出红军战士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生动诠释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
“研究深入,创作才能深入。”刘星认为,遵义会议既是一个故事,又是一个历史的宏伟篇章,“当故事讲,会温暖人心;当历史讲,会激荡心灵、鼓舞斗志。”当故事与历史融为一体,投射到文艺创作中时,如何才能将故事与历史讲清楚?刘星认为,自己既追求革命现实主义,忠于历史,带着敬畏之心去拍摄,也讲究电影的艺术魅力,力求增强作品的观赏性,让更多年轻人喜爱影片。
在创作过程中,刘星一贯秉承一个原则,就是在大格局、大场面、大气势、大历史的观照下,用鲜活的人物、生动的语言讲述温暖的故事,“遵义会议大家并不陌生,但用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应当是新鲜的。”刘星说。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指出,《遵义会议》真实记录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紧要关头的信仰追求和坚定意志,正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在人性之美和艺术感染力中诠释出长征精神。“创作者的选材非常精炼,准确地挑选出历史的关键点,将史实与虚构合理结合,通过精彩曲折的故事彰显出遵义会议的重大历史意义,更凸显了‘革命理想高于一切’的伟大长征精神。影片对于崇高美和信仰美的追求令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