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7版)
◎ 传统电影业要积极拥抱互联网
提升影院综合运营能力
数年前,博纳影业创始人于冬的观点“未来电影公司都将为BAT打工”引发了业界的热议。
近几年,阿里、腾讯、优酷、爱奇艺、猫眼等以互联网为背景的公司全面开展电影业务,在制片、发行、放映、售票、宣传、衍生品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颠覆了电影从业者以往的认知与经验。互联网与电影的融合不断加深,成为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一个缩影。从“要素相加”走向“融为一体”,从消费端走向生产端,到逐渐覆盖整个电影产业链条,互联网为电影产业发展带来更多新的可能。
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在第28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的“互联网之夜”主题活动上表示,从一家互联网社交产品公司逐渐发展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科技+文化”公司,我们看到科技对文化的巨大促进作用,也看到优秀文化作品给社会带来的意义和价值。互联网是各行各业包括影视行业的加速器。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演员张光北接受采访时表示,受疫情影响,一些电影通过网络走进家庭,这种电影和网络、新媒体结合的方式,可能是电影以后的升级方向。他认为,网络电影和院线可能并存,但不可能互相冲击,因为电影艺术是在特定环境下欣赏,家庭影院达不到电影院的效果,它对电影起到的是推广作用。
电影工业的可观投入决定了必须由线下和线上多渠道发行来支撑产业可持续发展。传统电影业,尤其是与互联网合作最为紧密的影院终端,在“拥抱互联网”的同时,也应当主动提升自身的运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饶曙光谈到,电影院需要“新思维”,与观众形成有效、多元的互动,丰富自身的经营渠道,增强观众的体验。同时,影院也需要对未来发展具备潜在性的准备和推进,因为传统经营模式一定会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
作为在一线终端从业十几年的资深人士,富海芳认为,当下影院可从四个方面提升自身水准,吸引观众重新走进影院。第一是打造好品牌,做好细微的服务,特别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观众首先会选择品牌店,感觉好的才会重复光顾。第二是做透做精周边客户的需求,如果连身边的观众都争取不到,便无法争夺外围市场。第三是提升硬件条件软件服务的同时,创造性地多为自己贴上一些个性化、特殊化、差异化、贴心化的标签。多做一些有品质有品位的活动,尽可能吸引观众的眼球。第四是提升服务的标准化,说到底电影院是服务窗口,跟酒店一样,无非提供的产品不一样。
富海芳直言,现在很多电影院的服务跟不上,更谈不上服务标准,这点是需要行业共同进步的。
于超认为,电影院还要充分利用、放大综合消费体的优势,让观众的体验感不仅仅停留在影院的座位上,还包括去影院的路上以及走出影院之后的时间。
更为关键的是,影院放映质量是电影产业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关系电影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效果呈现,关系广大观众和制片方的权益,关系影院运营质态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近年来,电影行业对于放映质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中国巨幕、Cinity、中影光峰等多种高新技术、放映系统的推出,为提升放映质量提供了技术基础,《流浪地球》、《双子杀手》等高规格影片的推出,也成为影院端提质升级的推动力。
于超表示,追求极致的放映质量是实体影院发展的根本。这虽然不意味着不计成本地购买昂贵的设备,但最基本的观影标准是必须要达到的,在标准之上,影院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性价比较高的经营模式。
饶曙光认为,吸引更多人走进影院,是电影行业发展的根本之道,尤其是疫情过后,为了带给观众在线观影无法提供的观影体验,提升放映质量是有效的手段。他表示,尽管短期内成本会提升,但如果能够吸引更多人走进影院,从长远看,是必要且利大于弊的。
(下转第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