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荐片邀请到了《村戏》的编剧李保罗,他为大家推荐了《平原上的夏洛克》、《路边野餐》、《网络谜踪》、《星际穿越》、《我控诉》、《燃烧女子的肖像》、《婚姻故事》、《你的名字》八部影片。
在剧本创作中,李保罗非常重视文学性,在电影中注入充沛的情感、深入挖掘人性、注重细节呈现都是他的创作特点,“好剧本要写出人性的刺痛感,”李保罗说。
▶ 《平原上的夏洛克》
我看了徐磊导演的这部《平原上的夏洛克》,觉得挺好,和《村戏》一样,都是小制作、方言、非职业演员。一方面这些因素让我有种熟悉和亲切感,另一方面,影片内容确实拍得挺好,小人物、大担当,人物都有很强的心理素质。
如果这部电影要用职业演员或者是“熟脸”,可能不会呈现出现在这么好的效果和质感。假如找了黄渤来演,当然也还能是喜剧,但整体就不会有现在这种乡村生活的真实质感。
▶ 《路边野餐》
这个片子有一种深水静流的感觉,好像让我们突然感觉到随时有一种生活流变的可能性。强情节的电影在看的过程中非常紧张刺激,但经常在看完之后很快就忘记了影片的情节。《路边野餐》不同,它是那种不可言传的感觉,一个人在自己的情感回忆里走来荡去。甚至我也不能完全理解片中的剧情和人物,但是那种体验是非常独特的。导演的长镜头把那个人的状态拍得非常真实,看完了还会止不住地一直回想。
▶ 《网络谜踪》
这部电影既有烧脑又有燃情,父亲锲而不舍、按图索骥地从网上寻找线索,生生把女儿从生死线上给拉回来了,这个剧作的构思特别好,特别适合大众观看,尤其是疫情中,人们很少出门,更加依赖网络和微信,这个片子就更有现实土壤。
▶ 《星际穿越》
科幻类的影片中,《星际穿越》做得非常扎实,演员的戏也很好,完美演绎了穿越时空的父女之情。在第四维度空间中,仍是父女之间的情感在改变历史、改变时空。整个情感做得非常扎实,科幻的部分也非常立得住。
▶ 《我控诉》
在Metoo运动的当下,波兰斯基本身的争议性和话题性,以及《我控诉》的片名,都让人浮想联翩,在第45届法国凯撒奖颁奖典礼上,当获奖影片揭晓为《我控诉》后,《燃烧女子的肖像》主演阿黛拉·哈内尔离场表示抗议。这事儿也很非常具有话题性和戏剧性。
说回影片,波兰斯基的新片《我控诉》还是他一贯的“老手”的感觉,冷静、克制。影片改编自著名的德雷福斯案件,1894年法国陆军犹太籍的上尉军官德雷福斯被诬陷犯有叛国罪,被革除职务并处流放荒岛,这次事件最后影响了整个法国乃至欧洲。这是非常具有争议性和现实性的一个事件,拍得很稳。
▶ 《燃烧女子的肖像》
这是一个很工整的片子,片中的情感戏拍得非常细腻,而且它不猎奇,对情感的刻画非常真诚平实,这种情感不止在于女人和女人之间,它适用于所有人与人的情感关系。情感的每一丝微妙的递进与变化都拿捏得非常到位。我认为编剧们可以从这部电影里学到很多。
▶ 《婚姻故事》
这部电影在探讨婚姻内的情感关系,从剧情上看,我认为片中男女主人公的情感关系并没有破碎,如果不是女主角一定要律师介入,他们的婚姻不至于走到这一步。片中呈现的这种婚姻关系应该算是一种个案,生活中比较少有夫妻两个人志向特别相同、也仍旧在意对方的情感却又非要离婚的。这个电影呈现的不是非常大众化的婚姻关系,但是它探讨的本质是一个婚姻如何经营、过渡,它呈现了在法律干预下的婚姻关系是如何触碰到了人性丑的一面。
片中两位主人公都是艺术家,放在现实中大家可能觉得是神仙眷侣,但是恰恰他们各自的情感体验都太不同了。男主角非常粗线条、忙于事业,甚至他觉得自己把女主角从一个小角色给提了起来;女主角则非常敏感细腻、有自己的事业追求。我们可以说是男主人公不善于经营婚姻,但是反过来想,如果一段感情过于经营又有什么意思呢?
片中劳拉·邓恩饰演的律师有句台词写得特别好,“刑事案件要看到坏人好的一面,婚姻案件、民事案件要看到好人坏的一面”,当二人都找来律师、进入另一套法律的话语体系,情感逻辑就已经失灵了,两个人也丧失了弥补婚姻的最佳时机。
▶ 《你的名字》
我一直喜欢动画片,宫崎骏等日本动画电影我都很喜欢。这部片子的故事涉及穿越时空,我本来就对科幻类感兴趣,尤其是穿越时空。影片剧情非常烧脑,在穿越中情感来回跳跃、时空不断变化,这种设定自带间离效果,更容易有戏、有故事。
◎ 编剧李保罗谈创作:好剧本能写出人性的刺痛感
在编剧李保罗数十年的创作生涯里,谢晋、木下惠介、锡兰、侯麦等中外电影人都对他产生过深刻的影响,这些导演作品中的“文学性”潜移默化地滋养着他的编剧创作。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的露天电影放映场上,《红色娘子军》、《春苗》、《天云山传奇》等影片都给李保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改革开放后,《追捕》、《海峡》等一批日本电影大量引入,更刷新了李保罗对电影的认知。此后,越来越多的日本电影、东欧电影、美国电影等共同冲击着当时的青年创作者,“欧美电影好是好,但总觉得隔着一层,大概是日本文化与我们同根同源,总觉得日本电影有一种肌肤之亲的亲切感”,恰是在对多国电影的快速吸收中,李保罗逐渐建立了自己的电影创作取向,“好电影的文学性一定是很强的”。
与郑大圣导演合作《村戏》
电影《村戏》中,编剧李保罗将贾大山的三个短篇小说《村戏》、《花生》、《老路》揉进一个故事,最终写成了《村戏》的剧本。年轻时插过队、体验过农村生活的李保罗,对贾大山笔下的农村有着深刻的体察。小说中,《花生》所讲述的故事一下子就抓住了李保罗的心,“在饥饿年代里人的情感是粗糙的,人对死亡的悲伤是暂时的。时间是一把软刀子,《花生》里闺女因为偷吃了几颗花生而被父亲一巴掌打死,这种误杀一定会在父亲心里留下一道划痕,这道划痕是什么?”从人物心理的这道划痕出发,李保罗找到了将三个短篇连起来的那根引线。
两稿大纲、七个剧本,每个故事都可以独立成一个全新的剧本,书中的一句话、一行字都可能成为李保罗剧作的创作原点,“无中生有容易,有中生无反而困难,”李保罗感慨。而无论是“无中生有”还是“有中生无”,对于编剧来说,最终的目标都是创造一个经得起观众考验的好故事。
在数十年的编剧生涯中,李保罗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好故事法则”。
剧作细节取决于编剧对生活的洞见
好的故事架构、人物关系和扎实的人物动机是故事的基础,李保罗将之比喻为体操运动中的基础动作和必备选项,“这是编剧的基本功,任何一个故事都要具备的几个要点,是一个编剧作品的及格线”。而在此基础上,决定一个故事品质的则是每个故事独有的“自选动作和加分项”。
(下转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