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3月18日,由北京市八一学校和中影创新电影发展(北京)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大思政课”视域下影视德育创新模式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等社会各界人士共同探讨影视德育的创新路径。该活动旨在将影视资源融入思政课堂,探索“影视育人”新模式。
研讨会设置主论坛与分论坛,同时在海淀区教育系统云课堂直播平台进行直播,八一教育协作体联盟校和八一对口支援手拉手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线上参与活动。活动线上、线下同步进行,逾4300人参与观摩。
八一学校校长王华蓓表示,2021年以来,在中影校园影视公益服务平台支持下,学校以“品质文化”建设为引领,不仅常态化开展师生观影、亲子观影等特色活动,还创新开发了“光影悦读”校本课程,精心打造观影微课堂、影评写作课、影视与学科融合课等多元化课程,构建具有“八一特色”的影视教育资源库。
在影视教育沙龙环节,影视教育专家、师生代表共同围绕学校影视教育的顶层设计、课程实施以及学生家长的真实感受展开深入探讨,用真实案例生动阐述了影视教育的意义和未来。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刘春向八一学校授予了“中影校园影视公益服务平台全国中小学影视教育首个示范学校”的荣誉称号,为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海淀实验中学、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板桥学校、人大附中经开区学校颁发了“示范学校”牌匾,为海淀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颁发了“示范单位”牌匾。
活动中,中宣部电影局市场处、北京市委宣传部影视处以及海淀区委宣传部、区教委代表共同为影片《横空出世》导演、第十届和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陈国星以及海淀区党建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市八一学校原书记牛震云等19位同志颁发了校园平台首批“影视教育辅导员”聘书。
导演陈国星作为“影视教育辅导员”代表进行了发言:“电影是探索外部世界的窗口,除了学习电影中人物的美好品质和伟大事迹,保持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通过电影去认识更广阔的世界,这或许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期待孩子们将来也能成为影视行业的从业者。”
此外,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导演方励、儿童影片《旋风女队》导演钟海以及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主任高雄杰等未到场的“影视教育辅导员”也通过视频发表了感言。
研讨会第二阶段——影视课堂教学观摩共有六个分会场,近2000名同学同步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影视融合创新教育活动。包括光影阅读课《大闹天宫》、科技课《小小动画师》、社团活动课《聂帅救孤照片背后的沙飞摄影解读》、生命教育课《浇灌生命中的小红花》以及“影视教育辅导员”现场课等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其中,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谷一盈老师以《长安三万里》为例,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生动的电影创作启蒙课程。同时,荣臻礼堂放映了中国首部核潜艇题材影片《蛟龙行动》,该片以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爱国情怀和英雄主义以及核潜艇水下作战震撼人心的视听盛宴,对学生们进行了一次沉浸式的爱国主义教育。
此次研讨会由中影校园影视公益服务平台大力支持。该平台是在中宣部电影局的指导下,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发挥全产业链优势,对标国际标准,应用互联网新技术,联合电影行业主要制片方、版权方以及技术设备厂商,广泛对接中央单位和全国性行业协会,专门为服务中小学校开发建设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点对点”数字电影供应链系统,搭建了中小学校与优秀影视资源供给方的直通桥梁。校园平台专用电影智慧数字服务器(硬件),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可与学校LED大屏等显示设备连接,并通过网络云平台链接校园平台权威优质丰富的影视资源库,以加密方式将学校选定的多部优秀影片“点对点”快速预下载存储到服务器中,然后学校可根据教学安排自主确定观影时间。师生足不出校,即可“以看电影的方式看电影”,实现远优于“网络电影、电视电影或U盘拷贝电影”的观影效果,真正将电影“种进校园”。
目前,影院主旋律大片下映一个月左右即可上线校园平台,国家资助的精品影片均按相关政策陆续充实校园平台,平台片库已涵盖上千部适合中小学生观看的主旋律故事片、科教片、纪录片、动画片以及专家学者讲座等精品资源,且每周更新。校园平台已在全国23个省市区的数百所学校开展了优秀影片融合创新教育试点活动,探索出了多种创新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此基础上,中影创新还打造了“中影影视思政大课堂”品牌,已服务全国21省数百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广大基层。
未来,中影校园影视公益服务平台和中影影视思政大课堂将持续进行技术升级,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力争将最好的影视资源和文化精品“点对点”源源不断地送进大中小学校园和乡村社区等广大基层,让更多的青少年和基层群众在校园和家门口,看到最好的电影,为加强校园和全社会“大思政课”建设添砖加瓦。(李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