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哪吒’启示录:探寻中国电影产业新航道”学术沙龙活动在中国电影博物馆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电影博物馆、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邀请国内动画、电影产业、文化贸易、国际传播、电影文博领域专家学者,从《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出发,探索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新定位、新方向和文化出海新路径。
中国电影博物馆党组成员、副馆长刘军致辞表示,《哪吒2》不仅以突破性的特效技术刷新行业标杆,更以中国动画艺术的本土化叙事震撼全球影史。该片所取得的票房成绩不仅是单一市场的胜利,更是中国动画电影工业化水准跃升的里程碑。而在“开门红”之后,中国电影产业能否形成持续创新集群?如何将个案突破转化为体系化发展动能?这正是本次论坛的核心问题。
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院长、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范周表示,《哪吒2》不仅以持续攀升的票房成绩印证了市场活力,更通过与20余家品牌的跨界合作,展现出IP价值开发的巨大潜力。这为行业提供了两点重要启示:一是 IP 开发需突破表层形象授权,向沉浸式体验、内容共创等深层合作拓展;二是跨界合作应注重用户圈层与品牌调性的双向赋能,实现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的良性循环。中国电影正以创新姿态打破行业壁垒,在“科技+艺术”“文旅+百业”的融合中探索无限可能。这种变革不仅改写了传统影视的价值逻辑,更预示着一个以内容为核心、多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时代正在到来。
圆桌讨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教授、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意娜主持,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中国服务贸易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宣部对外文化交流(文化贸易)研究基地专家兼秘书长李嘉珊,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王宇,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动漫策划专业主任葛竞,中国电影博物馆研究部(电影史研究所)研究馆员、中国电影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委员刘思羽,中国电影博物馆社教部主任、副研究馆员黄婷围绕科技发展对电影产业的影响及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讨论。
李嘉珊认为,《哪吒2》的现象级成功绝非偶然,这是中国电影产业厚积薄发的经典之作。2003年开启电影产业化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电影产业促进法等政策红利的释放,影视动漫企业创新活力持续迸发,为优质内容孵化生产奠定了产业基础。文化贸易作为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和衡量文化软实力的硬核指标,遵循国际惯例与市场法则实现的平等交易,是最具效能的文化传播手段。电影作为全球观众普遍喜爱的娱乐方式,是独特的传播媒介,也是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哪吒2》通过其国际交易价值的实现充分展现出这部动画电影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王宇表示,《哪吒2》的传播现象印证了电影在新媒体时代的独特生命力,其成功源于传统叙事与数字传播的深度融合。谈及流媒体对电影产业的冲击,王宇说,电影与流媒体并非替代关系,而是差异化共存。影院观影的沉浸式体验与流媒体的便捷各有优势,二者共同构建起“内容+体验+情感”的复合消费场景。中国电影应在加强内容原创性,避免“高票房低口碑”等虚假繁荣的同时,推动IP开发向纵深延伸,提前布局衍生品产业、拓展文旅联动消费场景。同时通过跨文化对话挖掘中国故事的全球共鸣点,助力中国电影从“产品输出”转向“价值输出”。
葛竞围绕AI技术对动画产业的影响展开论述,强调技术赋能需与人文价值深度融合。《哪吒2》的视效突破源于技术与艺术的共生,但AI工具的滥用可能导致创作同质化,需警惕 “技术依赖”风险。她认为电影创作者应保持“技术清醒”,以文化深度驾驭技术创新。电影行业需建立“创意评估”机制,避免AI沦为低质内容的生产工具,要推动中国动画从“技术突围”迈向“文化引领”。
刘思羽则聚焦《哪吒2》对影院技术升级与文化传承的影响。她认为该片推动了IMAX放映技术的升级与产业生态重构。中国电影博物馆IMAX GT巨幕厅持续爆满的观影热潮印证了观众对高质量视听体验的追求,也倒逼影院从规模扩张转向品质升级。谈及哪吒IP的开发,她表示哪吒形象从佛教护法神到现代魔童的演变,映射了时代价值观的变迁。中国电影博物馆在今后需充分利用馆内藏品积极构建经典IP记忆库,通过藏品的研究阐释,为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提供历史参照,并通过展览、研学等活动激活文化记忆。
黄婷认为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通过“一手牵业界,一手牵观众”的双向联动,推动电影文化的普及与创新。她说,《哪吒2》的热映印证了“好内容与观众的双向奔赴”,而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正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重要纽带。她强调博物馆需以观众需求为导向,深化IP活化与跨界合作,通过“艺术+科技”的手段提升文化体验,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培育土壤,进行价值赋能。
意娜以“根深叶茂”概括中国电影的发展:文化传承筑牢根基,技术创新为产业赋能,多元业态拓展边界,国际贸易不断拓展。技术突围是产业升级的关键,从早期“五毛特效”到《哪吒2》的IMAX级视效,中国动画已实现从代工到自主创新的跨越。同时,她提出技术进步赋予观众更多选择权利,而好作品的核心始终在于传统文化根基与时代精神的结合。
大家认为,《哪吒 2》的成功并非终点,而是中国电影产业转型的起点。技术创新需与文化深度结合,避免陷入“技术堆砌” 陷阱;国际传播应聚焦“共通情感”,以人类共同价值引发共鸣;产业发展则需构建“创意、制作、传播、衍生”的完整闭环。从“大闹天宫”到“魔童闹海”,中国动画始终在传承与创新中寻找平衡。在数字技术浪潮下,中国电影正站在“文化自信”与“科技赋能”的交汇点,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书写属于自己的“新航道”。
(中国电影博物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