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类短视频,顾名思义,就是时长较短、内容与电影相关的视频形式。当今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正系统重塑着新的传播生态。社会化媒体上,短视频发展迅猛,用户众多。电影作为一种综合的视听艺术形式,能够很好地满足受众对于娱乐、审美、教育等媒介使用意义的追逐。因此,在新媒体繁盛发展的当下,电影类短视频因其创作内容的丰富、宣发电影的便利、粉丝文化的推动等缘故,在社会化媒体时代深受用户欢迎。然而,侵权现象严重、制品质量参差、不良内容掺杂、广告植入泛滥等,是目前电影短视频传播需要直面的问题。
一、电影类短视频的传播现状:狂欢热闹背后的黑洞吞噬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短视频用户可以更多地介入传播过程,成为信息需求的提出者、传播内容的评价者、信息制作和发布者。在电影短视频的发展中,网络用户的主动性体现为其参与性。他们狂欢热闹于其中,为该类型的短视频传播注入了不竭动力;但同时,其发展过程中显露的传播问题,也是需要直面并解决的迫切存在。
(一)侵权现象频发。为了获得短视频受众的关注量,一些电影类短视频创作者频频出现侵权电影正版方的创作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1.未经影视作品版权方许可,将完整的电影分割、切条成若干个短视频,以化整为零的方式在自媒体平台播出;2.利用AI技术伪造、整合视频,或虚构出相关演员的宣传音频,侵犯明星的权益。侵权现象的背后既是相关制作者无视法规的利益追逐,也是用户媒介素养教育的缺乏。例如,在贾玲执导的《热辣滚烫》电影上映时,自媒体平台出现的诋毁中伤女一号长相的短视频,就是对电影品质、演员个人的侵权。
(二)质量参差不齐。创作者进行电影片段剪辑的过程,是自我创作意识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过程。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其诠释呈现的时代主题、人物命运、情感抒发,不同的受众可能会解读出完全相反的意思,这是必然的。但是,如今平台上的电影短视频,内容质量参差不齐,主要表现为:1.歪曲剧情,解读片面。这与创作者本身的知识储备水平、文本理解能力有直接的关系。另外,也不乏创作者为了追热点而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剧情歪曲解读。2.粗制滥造,成品粗糙。这主要表现为视频质量低下,比如画质模糊、字幕错误、配音奇怪等。3.缺乏深度解读和创新思维,同质化现象严重。短视频平台上存在大量同质化的电影解读,他们对剧情的简单重复呈现和所谓精彩看点的罗列,多于对影视作品艺术价值、文化内涵、时代意义等深层次内容的挖掘。
(三)虚假低俗掺杂。短视频博主们基于流量推广的考虑,会以各种方式进行内容和展示界面的独特化呈现,这种操作有助于增强用户黏性、提升用户体验。然而,一些电影类短视频博主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会在其中掺杂恐怖惊悚、血腥色情、美化反派角色等低俗视频内容,或以解说词的形式通过文字或配音穿插贬低女性、宣扬战争等违背社会道德法律的思想。由于此类思想意识的输出通常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因而,对受众尤其是青少年受众的消极影响,我们不可漠视。同时,虚假信息,比如炒作演员CP绯闻、无中生有电影情节的短视频也不在少数,这不仅误导受众关注、破坏了正版电影的正常传播,还会对演员声誉、忠实粉丝情感造成侵害。
二、电影类短视频的整改发展建议:质量为王、合作共赢
电影类短视频之所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种:首先,短视频平台的用户群体庞大,具有强大的传播能力,可以为电影的高曝光提供有利条件;其次,电影类短视频创作内容丰富,普通用户的创作热情在粉丝文化的推动助力下,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热点话题、热门词梗,加速电影内容的娱乐化功能延展,增强受众对电影的参与感和期待值;再次,商业模式的创新发展下,电影类短视频通过广告合作、电商带货等形式,在短视频平台获得了视频创作者、平台推广方、电影宣传方等多家力量的关注,合力共赢的局面促成了相关短视频类型的进一步发展。
(一)把关内容:扶持优质短视频创作者,强化伦理规范的践行
电影短视频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优质内容的竞争。在新媒体平台上,电影类短视频通常有片段精剪类、影片混剪类、电影幕后制作类、电影解说类、影评分享类五种制作类别。
笔者认为,优质的电影类短视频制作者可以将电影解说类、影评分享类这两种能够进行深度思想解析、体现观点的类别作为精耕细作的方向,围绕影片的主题表达、镜头语言、色彩运用、音乐选取、演员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哪吒2》在2025年春节爆火,短视频平台上关于特效、配音、画面的制作内容也比比皆是,这与制作者围绕热点进行深度点评有直接关系。
另外,电影宣传方也可以利用短视频平台打造推广优势,比如制作出拍摄花絮、理念阐述、特效制作过程、演员采访等主题的电影幕后制作类短视频,这样既可以增强权威发布的力度,也可以与目标受众加强互动,为电影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提供可能。导演饺子自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到2025年《哪吒之魔童闹海》,接受媒体采访时的早期经历、跨界转型等视频,在自媒体平台的传播,也为电影的风靡助力颇多。可见,立体而有生命感的相关宣传视频制作,可以是电影制作方的一个不错选择。
优质的短视频内容,需要注意伦理规范。短视频制作者要在创作过程中平衡好流量与底线的关系,自觉坚守法律与道德,以传播健康向上主题的内容为创作己任,拒绝美化暴力、扭曲历史等不正确价值观的内容呈现,增加短视频内容的艺术性、知识性、深刻性。
(二)合作共赢:创新电影宣发模式,完善用户反馈机制
短视频平台强大的大数据分析能力,可以为片方精准地将电影宣传内容推送给目标受众提供便利,扩大电影的宣传影响力。因此,一方面,电影制作方可以通过主动发布片场花絮、拍摄细节、精彩片段等方式,快速吸引用户参与短视频的制作,推广相关电影的知名度。这与部分短视频平台博主发布的剧中情节再编码相比,更能吸引受众。同时,可以通过策划自媒体平台的相关话题,吸引短视频制作者的主动加入。
另一方面,短视频平台也需要强化自身责任,对于未授权的电影片段、AI技术识别的侵权内容等,进行及时的下架处理。我们知道,短视频对电影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叙事形式和内容创作方式的改变。因此,设置电影短视频创作的导向规范,明确视频创作者可以进行加工的比例限制,也可以相应提升创作质量。另外,用流量倾斜的激励政策,引导创作者提高版权意识,鼓励他们在短视频中标注原影片信息和正版影片观看入口。针对用户的反馈机制也需要平台进行积极的完善,这样可以为受众一键举报侵权和低俗内容提供响应流程,增强用户的主体意识、版权意识。
三、结语
电影类短视频的传播,对于激发受众观影兴趣、促进电影宣传、传播电影文化、满足受众娱乐消遣与获取新知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使该类型的短视频获得更好的发展,全社会须协同合作。在加强平台监管、规范创作底线的同时,我们也呼唤创作者自觉进行媒介素养教育,以质量为王,为电影类短视频的健康传播创造积极的生态环境。
(作者系渭南师范学院传媒学院讲师)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媒介环境下乡土个体的数字化成长考察”(编号:22JK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