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教育数字化”写进报告,为高校中国音乐教育数字化改革指明了方向。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和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聚焦教育理念革新、教育内容更新、教育模式创新等诸多方面,实现数字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以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中国音乐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民族情感与深邃的哲学思想,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资源。基于此,在数字化背景下,高校中国音乐教育相关主体既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数字化”的重要思想,又要时刻关注数字技术发展新动态,扎实推进中国音乐教育和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开创我国传统音乐数字化教育新局面。
以数字化推动高校中国音乐教育理念革新
教育理念革新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要求打破传统教育束缚,实现从教师主导的知识传授模式向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转变。长期以来,高校中国音乐教育囿于应试教育的陈旧思想,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尽管数字技术发展为其带来许多新机遇,但部分学校过于关注技术引入课堂的形式,而忽视技术背后的育人初心,影响着教育数字化转型。教育数字化的本质是,要以人的发展为目的,让技术为育人服务,只有实现人机交互、人机融合,教育数字化改革的功能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积极利用数字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机会,开展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个性化教学。在认知层面,音乐教师应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数字技术的兴起与发展为高校音乐教育赋予新的可能性,借助数字平台、虚拟乐器与在线资源,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中国音乐的多样性,以及其背后蕴藏的深厚文化内涵。在此背景下,教师应认识到中国音乐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音乐技能学习,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批判性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引导中国音乐教育从单一的技术训练向跨学科、跨文化的综合教育方向迈进。在行为层面,音乐教师应积极运用在线音乐库、数字化乐谱以及AI编曲软件等数字化教学工具,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中国音乐的多样性,甚至尝试创作与演绎具有个人风格的音乐作品,进一步推动中国音乐教育从“被动学习”转向“能动学习”,从而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数字化教育体系。
以数字化推动高校中国音乐教育内容更新
中国音乐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从古代的宫廷音乐到民间音乐,从雅乐到民谣,各种不同类型的中国音乐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中国各地区音乐风格和流派差异明显,加之民间音乐传承方式多为口口相传或地方性传承,无形中加大了音乐院校挖掘中国音乐资源的难度。现阶段,针对诸多中国传统乐器的演奏技巧和音乐理论并未形成标准化教材,使得教学内容单一匮乏,无法满足新时代学生多样化需求。
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VR等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不仅可促进中国音乐资源的整合和系统性研究,为高校中国音乐教育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还可借助VR/AR、元宇宙等技术立体化、动态化呈现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一方面,高校可利用大数据、在线学习平台建设中国音乐数字化资源库,收集分析不同地域、民族音乐的音频、视频及相关文献数据,为中国音乐教学开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素材。同时,高校音乐教师应利用数字音频工作站、数字音频制作软件等,开发演奏技能要素、音乐作品分析、乐器演奏技巧、舞台表演等多元化数字视听内容,并上传至在线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互通共享。另一方面,音乐教师可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室、电子白板和智能音响等先进教学工具,通过3D模拟技术、微课程等现代化手段,重现音乐作品中的场景、画面和音效,进一步展示民族乐器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帮助学生直观了解民族音乐的风格、特色和内涵,深入体验其中蕴含的民族风情和地域文化,增强对传统音乐的理解与感悟。
以数字化推动高校中国音乐教育模式创新
教育数字化最显著的特征在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深度融合。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中国音乐教育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传统的黑板粉笔到现代的智能教学平台,从单一的面对面授课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数字技术的应用已成为推动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力量。
高校音乐教师应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积极利用数字技术探索多元化、交互化、灵活性的教育模式,在培养学生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为高校中国音乐教育注入新活力。音乐教师可充分利用智能平台和在线工具,实现实时互动和在线协作。例如,通过在线课堂、视频会议和即时反馈工具,及时解答学生疑问、组织在线讨论,鼓励学生参与思维碰撞。
数字化时代,高校中国音乐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数字技术的引入不仅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更为中国音乐教育的数字化改革和创新提供了全新途径。未来,高校音乐教育应继续深化数字技术的应用,推动教育理念、内容和模式的全面革新,为社会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全球视野音乐人才的同时,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作者系重庆对外经贸学院音乐舞蹈学院音乐教育系主任)本文系重庆对外经贸学院线上美育精品慕课MOOC《风华国韵》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