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发展驱动下,国内外交流互动更加频繁,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虽然高校均开设大学英语课程,但传统教学模式相对固化、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质量难以获得突破性提升。英美电影作为特殊的教学资源,在语言学习与文化交流中具有显著优势,将其作为大学英语学习素材,能够针对性解决高校英语学习困境,不仅能通过课堂形式创新,提升英语教学质量,更能通过创设跨文化交流环境,增强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
合理开展课前规划
英美电影对于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作用受到大众认可,教师在开展电影教学前需要对电影教学素材进行有效甄别。在教学活动开展前,教师需要对电影的时代背景、人物关系、核心主旨、时长等内容有足够的认知,从中找到英语语言知识点、口语实践点等内容,确保观影前作好充分准备,也可将准备工作分配给学生,由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电影内容,以便在后续观影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影片;考虑到语言学习需要循序渐进,教师应选择语速适中,发音标准,无地方口音的英美电影,帮助学生通过观影提升英语交流技巧,同时尽量避免过于复杂的电影情节。英美电影内容选择应注重正向引导,选择励志类、亲情、友情、环保等题材,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提供积极的方向指引;英美电影选择应结合课程内容,选择与大学英语课程内容相关的影片,如《新课标大学英语》Unit 5“All You Need is Love”课堂中探究爱的真谛,教师可选择电影《呼啸山庄》,通过描述维多利亚时期主人公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不畏惧世俗压迫、追求忠贞不渝爱情的故事,反映出在恶势力操纵的旧时代,普通人为追求“爱”而作出的顽强抵抗;也可结合学生专业,选择相应题材的电影增加学科知识储备,如在法律专业大学英语课堂中穿插《十二怒汉》电影内容,了解英美法律中的陪审团机制,并深入探讨正义、人性与法律的关系;在历史专业大学英语课堂中选取《盖茨堡之役》电影,以直观了解美国内战。
根据课程安排情况与电影情节去合理设定电影观看时长。对于情节紧凑、前后关联性较强的电影,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安排整部观看,而在课堂时间有限的情况下,选择重要部分观看。为丰富电影教学形式,教师可设置与电影情节或细节相关的问题,以完形填空、话题讨论、故事情节预测、人物关系分析等方式增加电影教学针对性,避免因过度娱乐而影响观影教学效果。
合理设计教学活动
在观影过程中,教师应同步进行综合训练,多方面增强学生英语能力。针对听力能力训练,可在首次观影时采用无字幕的电影素材,引导学生通过视听完成对电影内容的理解,之后将英文台词文本发放给学生,由学生自主翻译并与初次观影理解进行对比,完成听力水平的自我检验,然后再次播放原影片,让学生对照台词文本完成电影对白听力练习,以此提升听力能力。针对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配音形式模仿电影人物发音、语调,在英语语境中提升英语表达技巧;针对写作能力训练,要求学生以散文、续集、影评等形式完成观后感书写,通过写作能力训练提升英语语言表达能力。针对词汇掌握能力训练,选择英美电影桥段,结合真实语言场景强化对词汇用法的理解,如英文词汇“insist”有“坚持”之意,常与“on”搭配使用,为帮助学生区分相关近义词,教师可节选《被解救的姜戈》庄园主与舒尔茨的对话片段,通过电影中人物对话来掌握这个词语的具体用法。
针对跨文化交流能力训练,节选展现中英文语言差异的电影,通过分析特定语言环境中表达方式的不同,直观感受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如电影《阿甘正传》在描述同伴亲密关系时,使用“peas and carrots”(豌豆和胡萝卜)的用法,由于这两种蔬菜在美国饮食文化中常相互搭配,具有“亲密无间”的寓意;电影《女王》直观讲述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通过展现政治文化差异帮助学生理解王室与政府的关系,为跨文化交流提供帮助。
适当进行课后延伸
观影后课外延伸活动的开展能进一步提升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教师应针对性为学生布置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训练。考虑到课堂教学时间限制,单次观影难以全面把握教学重难点,可在课后要求再次完整观看电影,并以英文短剧形式进行改编,由小组成员以英文脱稿形式完成视频录制,教师对视频改编状况、语音语调等内容进行打分;组织学生在观影后进行配音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听力测试、英文歌曲比赛等活动,通过课后延伸督促学生对词汇、表达技巧等内容进行巩固记忆,进而提高电影教学效果;鼓励基础较好的学生自主搜集优秀英美电影,并咨询教师推荐相关电影,预留时间由学生分享观影感受;鼓励学生将电影中的经典对白摘抄学习,加深对电影作品的理解,如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经典台词“Don't ever let somebody tell you you can't do something”,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口语表达方式,更能发挥激励作用。
为考察电影教学是否对学生英语学习产生积极影响并了解电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教师应做好观影效果评估工作。可在观影结束后,组织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思考并讨论电影中蕴含的文化差异、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语言表达及学生观影感受等内容,以观影报告形式提交结果,教师据此评估学生吸收情况;以电影相关词汇、表达方式为主题进行观影成果展示,班内学生相互完成成果评价,在互动交流中加深对观影内容的理解。
(作者系豫章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