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春晚春节档,饺子鞭炮拜大年。2025年电影春节档以其振奋人心的亮眼成绩,注定将成为中国电影市场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进一步巩固文化“新年俗”的地位作用。据国家电影局统计,2025年春节档(除夕至初七)总票房为95.10亿元,大幅超过去年春节档(初一至初八)的80.16亿,同比增长18.64%,刷新影史春节档最高票房纪录;观影人次为1.87亿,同比增长14.68%。其中大年初一(1月29日)票房为18.05亿元,观影人次为3515.12万,创造了新的单日票房和观影人次新高;大年初一到初七,大盘票房连续7天突破12亿元,刷新中国影史纪录。
今年春节档影片题材多元、类型丰富、市场关注度高。《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续写前作暗线伏笔,展现人物的成长轨迹和战争场面;《哪吒之魔童闹海》讲述“哪吒闹海”故事,延续“超级喜剧、超燃视效”风格;《唐探1900》保留前作类型风格的同时,在内容创新和制作规模上升级;《蛟龙行动》作为我国第一部核潜艇电影,在水下呈现广阔战场与复杂战况;《熊出没·重启未来》是《熊出没》“科幻五部曲”的最终章,用“极致的浪漫、大胆的想象”呈现了一场冒险之旅;《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改编自金庸经典武侠小说,艺术表达“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2月6日午后,《哪吒之魔童闹海》总票房超过57亿元,超越《长津湖》,登顶中国电影票房榜榜首。截至2月9日12时,《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已超过75亿元,成为全球单一市场首部票房超过10亿美元的电影。截至2月11日,该片累计票房近90亿元,并超越《海王》,跻身全球影史票房榜前30名。
从票房与观影人次的大幅增长,到电影在文化内涵、IP开发以及电影工业技术等多方面的突破,这个春节档不仅为观众带来了饕餮视听盛宴,也为中国电影产业的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指明了新的方向。
春节档不仅在票房表现上远超预期,更重要的是让电影再一次获得了全社会的关注。自2013年起,春节档逐渐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第一大档期。12年间,春节档票房已从2013年的7.79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95.1亿元,该档期的卓越表现,不仅提升了全年电影市场的成绩预期,同时也为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
业内人士表示,2025年电影市场迎来开门红,将极大振奋行业信心、凝聚奋进力量。事实证明,中国观众对大银幕的需求并未减少,而是对国产电影的艺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新档期格局里透出的消费密码更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 “哪吒2”最终票房有望突破140亿元
让外界重新定义中国电影
2025年春节档堪称“史上最强春节档”,预售阶段便表现非凡,接连打破多项纪录。在档期内,《哪吒之魔童闹海》一骑绝尘,以48.39亿元的成绩断层领跑,占据档期票房半壁江山。其上座率达52.3%,表现十分惊人,多人结伴观影比例超三成,观众年龄层次广泛,有大量家长带着孩子共同观影,真正做到了老少咸宜。同时,30 - 39岁、中低频观众占比突出,许多曾经的电影市场主力观影人群也在相隔较长时间后,因影片出众的口碑再次回到电影院。
灯塔专业版数据分析师陈晋表示:“我们相信今年春节档如此亮眼的成绩,将为2025年电影市场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期待观众能够通过这个春节档对中国电影更有信心,更频繁地走进电影院。”
春节假期后,《哪吒之魔童闹海》依旧是全社会讨论的热点,接连打破一系列市场纪录。2月5日-2月10日,该片单日票房成绩分别为6.5亿元、5.86亿元、5.41亿元、6.2亿元、7.61亿元、4.6亿元。
2月5日19时许,《哪吒之魔童闹海》累计票房达54.14亿元,超越《你好,李焕英》,跻身中国影史票房榜前三;2月6日11时许,《哪吒之魔童闹海》累计票房达56.94亿元,超越《战狼2》,位居中国影史票房榜第二位;2月6日午后,《哪吒之魔童闹海》总票房过58亿元,超越《长津湖》,登顶中国电影票房榜榜首。截至2月10日,该片累计票房近85亿元。猫眼专业版和灯塔专业版2月10日晚预测显示,《哪吒之魔童闹海》最终累计票房有望超过140亿元。
放眼全球电影市场,该片也持续带来惊喜。截至2月8日晚,《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突破75.03亿元,超《神偷奶爸3》票房成绩,进入全球动画片票房榜前10,同时也是首部进入该榜的非好莱坞动画电影,并成为首部进入全球影史票房榜前50的亚洲电影。截至2月9日12时,《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已超过75亿元,成为全球单一市场首部票房超过10亿美元的电影。截至2月10日,《哪吒之魔童闹海》已超越《海王》,跻身全球影史票房榜前30名。
实践证明,有好影片就有好市场,观众需要好故事、好内容。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2025年春节档调查结果显示,春节档上映的六部影片都突破82分,其中《哪吒之魔童闹海》满意度87.3分,为近两年春节档观众最满意影片。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表示,今年春节档,我们也看到口碑决定了票房的走势,观众的口碑是具有决定性的。电影唯有提高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创作质量,才能够有效地与观众形成良性互动,能够与观众形成共情,然后有效地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截至2月10日,春节档影片累计票房已超过140亿元。除《哪吒之魔童闹海》外,《唐探1900》累计票房超过29亿元,《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超11亿元,《熊出没·重启未来》超6.5亿元,《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超6.3亿元,《蛟龙行动》超3.5亿元。
这些影片火爆的市场表现,不仅体现了春节档作为中国电影市场第一大档期的强大号召力,也反映出观众对于优质电影内容的强烈需求和消费热情。
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支菲娜谈到,这个春节档创造了超出此前所有预期的成绩,不仅帮助从业者重塑信心,也帮助顶层设计,让资本重新认可中国电影,更让外界重新定义中国电影,有望改变去年下半年以来电影的困境。
◎ 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以家国情怀凝聚中国力量
今年春节档的多部影片深入挖掘家国情怀,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引发观众的强烈共鸣。这种对家国情怀的深刻表达,不仅丰富了影片的文化内涵,也使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受到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熏陶。
《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以其深厚的家国情怀成为典型代表。影片总出品人傅若清表示,拍摄该片的初衷之一便是始终未变的家国情怀。他说,郭靖之名源于“靖康耻”,从故事伊始就奠定了家国大义的基调。电影选择原著中郭靖面对家国作出重要抉择的章节进行拍摄,用心解答了是什么驱动一个江湖中的普通年轻人成为“大侠”,又是什么给予他武功之外的力量,敢于在百万军队面前誓死保护山河。
影片通过郭靖这一角色,引领观众深思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之间的紧密联系,让观众深刻感受到在国家大义面前个人的责任与担当。这种质朴的情感在当下依然能够触动人心,激发观众的爱国热情。
《蛟龙行动》作为国内首部聚焦深海潜艇作战的军事题材影片,同样展现了浓厚的家国情怀。影片总出品人于冬介绍,该片用了7年时间做大量前期准备工作,打造中国第一部以核潜艇为主角的深海军事战争大片。该片通过“龙鲸号”核潜艇这一大国重器的全景式呈现,构建了兼具科技感与真实感的近未来战场,展现了中国海军科技强军的目标、守护万里海疆和万家灯火的职责以及不被任何困难击垮的战斗力。
当影片在北海舰队放映时,潜艇指战员眼中的激动、骄傲和自豪,充分证明影片所传达的家国情怀得到了高度认可。于冬表示,电影是造梦的艺术,“走向深蓝”正是中国梦的体现。而竭尽全力去完成一部影片,展现中国海军科技强军的目标、守护万里海疆和万家灯火的职责、不被任何困难击垮的战斗力,亦是作为中国电影人想要完成的挑战和想要实现的梦想。
《唐探1900》将故事追溯到上世纪初那个大变局时代。导演陈思诚表示,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让观众想到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在回望历史时强烈感受到唯有自强,方能无畏。影片中唐仁和秦风的先人们在异域他乡的遭遇以及心灵撞击,反映了当时中国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也展现了中华儿女在艰难环境中不屈不挠、努力自强的精神。这种对历史的回顾和对家国命运的思考,使影片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喜剧探案片,更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视协理论评论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研究员高小立表示,《唐探1900》延续了唐探系列在喜剧、悬疑、荒诞、现实之间穿插迂回的艺术舞步。但该片已经看到“唐探”系列不再仅仅满足于作为商业性大IP代名词的现状,它在尽可能保留原汁原味“唐探”喜剧风格的同时,融入了现实与历史的批判性思考。
“影片中的排华法案已经丢进历史垃圾堆,但谁敢说当下的世界,没有多少隐藏的、隐形的类排华法案在不同国家地区上演着,这是《唐探1900》在喜剧外壳下,抛给人们的思考。”高小立说。
《唐探1900》等影片通过对家国情怀的细腻刻画和深刻表达,让观众在欣赏精彩剧情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为春节档电影增添了一份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力量。这些影片让观众明白,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家国情怀始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
(下转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