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举办讲座,电影制片人、导演、编剧谢晓东带着他的新剧本《孔子是谁》为在场的观众进行讲解。这已经是谢晓东为他的剧本找投资的第三站了。
从10月25日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给DBA班开始了第一次讲座,到中欧商学院EMBA深圳校友会,再到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谢晓东仍未为《孔子是谁》找到合适的“买家”,“绝大部分的听众对于讲座的内容反映强烈,可以说彻底颠覆了他们对于孔子原有的道听途说的模糊的认知,也有一些听众对于投资这部电影和我有了后续的联系,可以说有了一些成果,但还远远不够。虽然说他们有足够的文化素养及理解能力,对于这个题材有着相当的热情,但是涉及跨界投资都想当谨慎。”
在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融资论坛上,不少业内人士都认为,目前电影行业存在投融资难的问题。年轻导演带着项目奔向电影节、基金项目等寻求扶持,而金融机构往往将更多机会给到机构或者团队。中小成本的艺术电影与独立电影制片人谢晓东的组合,很难从电影节、基金项目、金融机构中寻找到机会,所以他决定将注意力转向寻找志同道合且有投资能力的个人投资者。
在被问及为何想要拍摄这样一部电影时,谢晓东用好几个疑问进行了回答,“可能每一位华人都知道孔子这个名字,但是没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孔子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人,也就是说作为一位凡人,孔子有喜怒哀乐吗?孔子如果在我们中间出现,你愿意和他交往吗?我们现在普遍认知的儒家思想真的是孔子的思想吗?”
对于《孔子是谁》能够给投资人带来多少回报,谢晓东有着非常乐观的期盼。他以《长安三万里》为例,强调了“国学热”背景下的机遇与可能。“《长安三万里》据说发行前的预估票房也不高,结果最终票房是18.24亿元,这个数字背后体现着现在年轻人的国学热。孔子作为公认的中华文化的代表人物,其在全球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孔子是谁》的高票房有谁能说一定不可能呢?”
在谈到艺术电影普遍遇到的融资困境时,谢晓东认为,一方面制片人、导演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去寻求可能,另一方面也可由政府出面成立扶持基金,支持那些看上去不那么商业但是又具有独特性的电影项目。他解释:“这种支持并不是说要基金百分之百的投资,而是‘四两拨千斤’的部分投资,这对于文化创新以及文化自信将起到极其重要的推手作用。像《孔子是谁》这样弘扬中华文化的影片,如果有这样的扶持基金,融资就会相对容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