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梳理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历程时,我们不难发现,各个时期的新闻人才需求与新闻传播理念的演变都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媒介生态环境紧密相关。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新闻传播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我国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思路也在不断变革。
伴随着智媒时代的到来,一批颠覆性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相继登场,新闻传播活动进入了“万物皆媒”的时代。技术的更新迭代随即带来了传媒业务范畴的不断扩展和技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为确保在日益复杂多变的信息环境中保持竞争力和影响力,新闻传播行业对于人才的选拔标准也在发生变化。高校作为当下新闻传播行业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新文科”建设和“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战略背景下,如何联动业界,顺应媒体行业的发展规律与趋势,创新新闻传播教育路径意义重大。
智媒时代传媒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全媒体复合型人才。传统的传媒人才招聘岗位和专业需求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媒体内部部门设置的限制,在岗位需求方面局限于传统的单一媒介记者、编辑等岗位,要求求职人员具备优秀的文字表达能力、沟通技巧等基础新闻专业素养。但纵观当前的媒体传播,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均呈现出越来越强的学科交叉融合趋势,尤其是数字化、智能化的当下,全媒体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成为行业人才需求的热点。众多媒体职位的招聘信息中已经透露出,业界需要的不再是如何采访和写作程式化类型新闻的人才,而是拥有跨专业、跨行业、跨领域的丰富知识储备,熟练运用新闻传播专业知识,精通采写编播等专业技能,并能利用各类软件在设计、制作、技术、编程和运营等方面超越人工智能能力要求的全媒体复合型人才。
具备人机协作与数据应用能力。智媒时代,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应用越来越广泛,不断推出并迅速迭代的智媒平台将在未来完成大部分的信息内容生产及各种传播渠道的管理工作,但人类所具有的思考能力和丰富的情感是无法被取代的,通过智媒平台生成的信息依旧要经过人脑的再次加工才能形成最终决策,因此,新闻传播从业者想要在传媒行业更好地生存,就要不断补充与计算机技术有关的知识,探索人机协作的最佳状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充分解放双手,探索自身价值,思考如何利用智能媒体形式呈现新闻要素、如何巧妙运用智能设备展示专业内容、如何快速掌握和应用新的智能技术,将人类思维的独立性发挥到最大化。
具有创新与批判思维。随着社会转型、企业转制、体制转换的深化,社会也在不断衍生新思潮、新事物,但大众在面对关心的现实话题前,每个人都渴求媒体理性的思想启迪。在这个已经不缺少新闻的时代,我们欠缺的恰恰是对新闻深入、准确的理解与认识,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新闻传播业界需要更高层次的具有创新与批判思维的人文社会科学“杂家”,他们需要有较强的想象力与洞察力,也需要有全面的、客观的批判性思维,能够基于社会和时代的视角对复杂世界进行阐释,亦能够以创新思维摆脱当下同质化内容生产的困境。
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困境
专业课程体系与教材内容陈旧。当下,互联网技术快速更迭,媒介生态日新月异,新闻传播教育中的课程体系设置及案例需要不断更新,但由于传统的新闻传播学专业设置普遍只针对单一媒体设置相应课程,囿于传统的采写编播,因此,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快速变革的业界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异。另外,各大高校选用的教材也普遍存在“老化”问题,尤其是涉及实践层面的传统内容已无法与当前全新的媒介生态和社会环境相匹配,课本中的部分案例也存在着“新闻不新”等现象,导致人才培养的前沿性和实用性都受到一定制约。
培养定位模糊。部分高校,尤其是地方开设新闻传播专业的高校,在人才的培养方向和路径上缺乏科学严谨的论证和考察,照搬传统老牌高校新闻教育模式严重,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程式化,缺乏特色,跨媒体专业素养及创新能力不足,导致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缺乏竞争力。“数字化、智能化”的前沿意识虽有,但受制于专业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实践经历、综合素质等层面的影响,在教学与实践方面矛盾突出。
实验实训设备及平台搭建较慢。技术的更迭,带来的最显著变化则是设备的更新,但纵观高校新闻传播实验实训设备的更新速度远不能与业界相提并论。同时,学生动手实践与设备、软件熟练掌握方面也与业界需求存在较大差距。智媒新闻实践类课程需要依托先进的实践平台开展,但高校的实践实训平台主要与社会媒体机构合作,呈现出合作的单一性,在云计算、智能设备、高科技企业等人工智能产业方面的校企合作力度远远不够。
新闻传播教育的创新改革路径
丰富专业课程体系与内容。智媒时代的新闻实践中已经出现了程序员与算法主导新闻生产,记者、编辑被边缘化的情况。因此,高校的新闻传播教育应该充分认识到目前只培养学生单一媒体核心竞争力是远远不够的,应顺势打破现有传媒专业课程设置的壁垒,树立全媒体、大传播的意识,紧跟业界动态、更新课程体系、设置跨学科课程,将计算机、大数据、编程等技术教学融入课程设置中,提升学生的智媒应用技能,把技术思维的培养融入教学全过程。
论证凝练培养特色。传统意义上的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主要是在通识教育理念下培养的复合知识结构型人才,兼具社会学、社会学、哲学等学科背景于一身。智媒背景下的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除具备传统意义上的专业知识技能外,还需要具备与人工智能形成最大差异化的能力。高校应跳脱传统刻板的培养方式,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全面整合各类资源,紧密结合新闻传播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的调研与缜密的论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社会学视野,增加媒介创造性及审美性课程比例,加快智媒型师资的引进与培养。努力挖掘地方与学校的优势资源,将专业建设和地域优势、学科发展、师资力量等充分结合,以探索出适应新时代传媒人才需求的特色化、差异化人才培养道路。
以技术思维推动产教互融。在数智技术的驱动下,新闻传播产业正在快速转型与升级,高校新闻传播教育要顺应时代需求,加快实验实训设备的更新换代,加强各类软件应用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运用技术思维,掌握先进的实践技能。同时,高校应该打开思路,积极拓展除社会媒体之外的校企合作单位,深入计算机技术、云计算、智能设备等各类人工智能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校采买智能设备的资金压力,又能让企业导师进课堂真正落到实处,充分拓展校企合作的广度,探索新闻传播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长效机制。
在“新文科”和数智技术的大背景之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工作,既要符合当下的现实需求,又要能够引领行业未来的发展。因此,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当积极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尤其是处于“瞭望者”角色的新闻传播教育,应积极应对变化,对现有的教育路径进行创新与改革,从而激发传媒人才培养的新活力,为行业的前进注入新的动力。
(作者单位:西安外事学院)本文系2024年度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一般专项“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陕西地市级媒体深度融合的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