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根植于民间传统的艺术形式,民族舞蹈承载着各民族的思想、心理和生活方式,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情绪感染力。我国民族舞蹈风格多样,包括朝鲜族的“刀舞”、藏族的“水袖舞”、维吾尔族的“盘子舞”、蒙古族的“顶碗舞”等,各民族人民主要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传递思想、表达情感。在电影丰富的表现手法中,民族舞蹈凭借独有的视觉和情感表达能力,成为电影情感表达的有效载体,既有助于向观众传递人物情感,提升电影人物感染力和表现力,也可为电影作品增添一种特殊的叙事维度和深层次的情感交流方式。
民族舞蹈语言深化电影作品感染力的功能探析
在电影这一视听媒介中,民族舞蹈的引入不仅是为了展示舞蹈美学,更在于借助舞者的身体语言刻画复杂的人物心理,传达深层的情感波动。同时,烘托出电影所需的特定氛围,以提升电影作品整体感染力,为电影的情感表达锦上添花。
刻画人物心理。民族舞蹈凭借独特的肢体动作和节奏,可以深入刻画人物心理状态,传达出内在的复杂情感。每一个舞步、姿态和动作的变化都能够细微地反映出角色的心理活动。因此,电影通过融入特定的民族舞蹈动作,可以无声传达角色的内心世界和心理变化。例如,由陈凯歌导演的经典电影《黄土地》就通过安塞腰鼓这种充满激情和力量的传统民族舞蹈,巧妙地刻画了人物的心理状态和内心情感。影片有一个片段,顾青在返回去接翠巧的途中恰巧遇到腰鼓队表演,150个穿着黑棉袄、腰缠红丝绸的壮汉用力击鼓,时而踢腿、扭腰、旋转,不仅使人热血沸腾,而且也将黄土儿女内心的悲怆和苦闷心理巧妙地释放出来。
展现人物情感。民族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蕴含丰富的情感表达力量,能够直接触及观众心灵。在电影中,这种舞蹈语言能够有效展示人物的情感起伏,传达角色之间的情感互动和内心波动。例如,电影《芳华》中的女主角何小萍在战斗英雄汇报演出上,“精神失常”的她悄然离座,在月光下跳了一段独舞《沂蒙颂》,她用胶州秧歌舞蹈素材,抻韧的手臂动作,肆意的旋转,表现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现实的反抗。多次反复的跳跃,动作高昂而有力,她尽情舒展着自己的身体,这段承载着她的爱与青春芳华的舞蹈体现出她对命运的不甘和抗争。
烘托电影氛围。电影中的民族舞蹈镜头作为一种艺术表达方式,常用于服务电影情节、烘托影片氛围。创作者通过调用舞蹈元素,配合恰当的舞蹈音乐来调节影片氛围,以此彰显电影的戏剧张力。例如,在《云上石头城》中,石头城的居民们为了参加“县民族广场舞大赛”,每天都在刻苦排练。他们身着各具特色的民族服装,围绕着中央的火堆,手牵着手,进行简单却整齐划一的舞蹈表演。整个场景不仅展示了他们对比赛的热情和投入,也通过统一的舞蹈动作,突显了居民们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团结协作,营造出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
民族舞蹈语言深化电影作品感染力的实践策略
在电影创作中,有效融合和应用民族舞蹈语言,不仅要求创作者深刻理解民族舞蹈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而且需要将这些舞蹈元素巧妙融入电影叙事结构中,保证舞蹈元素与影片的整体氛围、情感调性协调一致,从而增强电影的叙述力和感染力,达到艺术表达的高度。
一是用镜头捕捉民族舞蹈的动作和细节。在民族舞蹈中,舞者主要通过身体的姿态、动作和表情来表达情感。与传统舞台相比,电影优势在于其能够对舞者的身体动作进行影像建构,全方位展现舞者的动作表情。因此,电影创作者应借助镜头捕捉舞者每一个动作的细微变化和面部表情,使观众能够通过影片欣赏民族舞蹈,深入感受舞者所传递的情感和能量,从而增强影片感染力、强化观众情感共鸣。一方面,电影创作者应用镜头捕捉民族舞蹈的姿态、手位、脚位、舞步等肢体语言,清晰呈现舞者对舞蹈动作的控制力,使观众能够跟随电影镜头,近距离感受民族舞蹈所传达出的情感力量。另一方面,民族舞蹈讲究“韵味”,即通过舞者的眼神、表情与情感表达赋予舞蹈生命和灵魂,从而直击观众心灵,真切感受电影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因此,创作者应运用特写镜头近距离捕捉舞者的眼神和情绪变化,使观众能清楚地感受表演者所传递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感情,强化舞者与观众之间的情感交流。
二是将民族舞蹈语言融入电影叙事。舞蹈作为一种独特的叙事工具,将其融入电影不仅能在视觉上吸引观众,而且可用于表达角色情感、展示文化背景、推动剧情发展,使观众深入理解和体验电影中的故事和角色,进一步提升电影的艺术感染力和文化价值。一方面,电影创作者可根据情节需要,在关键情节节点加入民族舞蹈。同时,保证民族舞蹈动作与电影主题、环境氛围相协调,表现角色的心理变化和情感高潮,使观众更能理解和感受角色的情感历程。另一方面,创作者可利用民族舞蹈语言展现影片特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情境。各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舞蹈风格,舞蹈服饰、头饰、造型等也各具特色。不同的舞蹈风格和舞蹈形式可以反映出不同的历史阶段和民族特色。电影通过民族舞蹈可使观众清晰了解影片所传递的文化背景和民族风俗。因此,电影创作者应利用舞者的动作、服饰,以及其与周围环境的互动营造特定的民族文化氛围,从而使观众更好地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和环境。
三是将民族舞蹈语言与电影音乐相结合。电影、音乐和舞蹈是三种独立却又密不可分的艺术形式。在电影中,将音乐选择与民族舞蹈编排相结合,不仅有助于增强角色本身的视觉美感和表现力,而且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电影氛围,使观众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下,深刻感受电影所传达的主题。一方面,音乐是激发观众情感和唤起记忆的重要媒介,与舞蹈相结合能够使情感传达更加深刻与细腻。而民族舞蹈和音乐在节奏和情感表达上的高度契合,使得二者结合在电影中成为强化情感共振的重要手段。创作者可选取适合剧情和民族舞蹈风格的音乐,将舞蹈的身体语言和音乐的声音语言相结合,强化观众情感体验。另一方面,民族舞蹈语言与电影音乐的结合对于烘托电影氛围至关重要。电影《芳华》中文工团排练《草原女民兵》的民族舞蹈片段、何小萍月下独舞《沂蒙颂》,均将电影音乐、画面和民族舞蹈充分融合,共同带动观众的情感记忆,全方位提升了电影的情绪感染力。
民族舞蹈既是各民族文化风俗的重要体现,也是表达人类情感的重要方式。将民族舞蹈语言融入电影,不仅有助于增强角色情感表达效果、强化观众情感共鸣,而且对于烘托影片氛围、增强影片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具有重要价值。因此,电影创作者应从电影镜头、电影叙事、电影音乐等方面寻找与民族舞蹈的契合点,实现舞蹈、音乐与电影三种艺术形式的相得益彰,以达到最佳艺术效果,从而全方位提升电影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作者系四川传媒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