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孙女“小豆包”今年一年级,作为外祖母的我在她领回的新书里看到了书法课本,这不禁让我再次想起了生活中、工作中一位良师益友——苏士澍先生,正是因为苏先生等人多年以来奔走呼吁“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书法教育才得以走进中小学课堂,每念及此,总有些饮水思源的感怀,也总会忆起苏士澍先生的点点滴滴。
苏士澍先生,中国著名书法家,历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国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名誉社长、清华美院书法研究所名誉所长等职。他的书法作品,笔法自然,既有着传统书法美学的格局和内涵,又呈现着吐故纳新、青出于蓝的时代气象。苏先生曾先后师从金石篆刻大师刘博琴和书法大家启功,可谓名师高徒。在苏先生心目中,两位恩师不仅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传授了艺术之道、为人之道,这让苏先生受益匪浅。
2003年“非典”肆虐京城,启功带头向著名学者和书法家组稿,为抗击“非典”捐赠了一批书法作品。苏士澍和出版社的同仁一起,将这批作品编辑成书。启老长期关注书法教育,苏士澍后来也一直提倡书法教育……言传身教,如春风化雨,榜样的力量,从来都是在无声中影响一个人。
1980年,30岁的苏士澍就曾编辑出版了《历代碑帖法书选》,这本物美价廉的书法范本,成为几十年间广大书法爱好者和学生的必备之书。
1981年,他就随启功先生呼吁加强小学生书法教育,在他多年努力下,一套关于书法教学参考的丛书《汉字书法通解》终于问世。
2009、2010年的全国两会上,苏士澍两次呼吁加强青少年汉字书写教育并提交议案,在他和其他政协同仁的一致努力下,2011年,教育部终于出台《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2013春季学期开始,书法教育被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
2014年,经过多方调研,苏士澍再次在全国政协第十二届二次会议上提案《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这篇提案再次成为大会发言。苏士澍认为:“随着书写工具的发展,毛笔逐渐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每天看的、读的,都是电脑打印的印刷体、美术字,与书法的距离越来越远,对书法的审美能力随之退化。很多人接触的经常是电脑字体,少见古代书法经典,很难懂得书法的形线之美、节奏之美、中和之美。”他认为,“中国文字和书法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意蕴和风格,代表了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根。汉字的结构特点和表音表意功能,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中国人的文化伦理、道德规范和观念习俗。如果不明白汉字蕴含的深意,不仅仅是对文字掌握有所欠缺,更重要的是对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传承的缺失”。苏士澍再次呼吁:“一字一世界,一笔一精神。学好汉字,写好汉字,是关系到民族自尊、民族自信、民族凝聚力乃至文化安全的大事,必须要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引起重视!紧握汉字书写之笔,重兴汉字书写之风,更现汉字书写之美。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之需要,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之必要。”
“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这是苏先生经常说的一句话,短短十个字,寄托的却是书法家饱满的文化自信和强烈的文化使命感。2015年12月,苏士澍当选中国书协第七届主席,他更是担当起为中国书法教育事业奔走疾呼的重任。20多个省、市、自治区,60多个地、市,上百所中小学校,都留下过苏先生的足迹和墨香。
今天,书法已正式进入中小学课堂,书法教育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今年就要迎来人民政协的75华诞,这让我一个曾在政协工作的老兵心绪难平。回过头去看看政协委员们的建言献策,我为苏先生坚持不懈,奔走疾呼的使命感钦佩有加,作为书法爱好者、作为书写汉字的中国人,我更为他传承民族文化薪火付出的努力而感动。
“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始于写字,终于做人,这些年,我耳闻目睹着苏先生的一桩桩闪烁着人性光辉和艺术家境界、品质的善举——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苏士澍从没有一次袖手旁观,而是用墨书情,以笔写爱,以多种方式捐助、支持同胞;多年来,他捐款捐书,热心于公益,身体力行地在书法界带动着一股“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的德艺双馨之风。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而苏士澍就一直在摸索中国书法艺术和当代生活的契合。一直以来,送书法到人民中去,同样成为他工作的重点。在大江南北、从边陲到海疆,他和同仁们沿着密如蜘网的铁路线,为旅客、职工、老人、孩子书写充满喜庆气息的“福”字和寄托美好祝福的楹联,这是一次次温暖的春意之旅,也是一次次生动的传统文化普及。
作为文化界的名人,作为共事多年的好友,苏先生也一直鼎力支持我的工作。2017年退休以后,我有幸参与中央新影集团系列重大题材纪录电影的创作中。众所周知,中央新影的大型纪录片,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奋斗历程,是中国当代史的“影像纪年”,而我直接或间接参与了多部纪录电影、电视系列片,在这些影片中,苏士澍先生都拨冗题写片名,为影片增光增色。
我相信,苏先生能这么做,是顾念老朋友的情谊,更是一位公众人物对于宣传事业、对于传递正能量的热心与支持。我们唯有拿出优秀的作品,才能回报苏先生这份诚挚的心意。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我与中央新影集团合作的纪录电影《大道十年》荣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年度优秀作品电影类一等奖,电视纪录片《风从东方来》获得国家广电总局年度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扶持项目优秀系列长片类和优秀撰稿奖,我们知道,这份荣誉同样属于苏士澍先生。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我参与的中央新影集团纪录电影《盛世如愿》正在紧锣密鼓的制作当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争取以一部精品之作,献礼新中国华诞,也献给苏老师以及所有支持、鼓励我们的朋友。
我是政协工作的一名老兵,也是苏士澍先生多年的好友,同时也是追捧他书法艺术、敬佩他人品的“超级粉丝”,而每次听到老友的好消息,每次和他合作,每次看到他的书法,回忆他的点点滴滴,我总会想起古人一句话:“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这人生的“三立”,苏先生都立得无愧于天地良心,无愧于伟大时代。
(作者为全国政协新闻局原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