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上著名表演艺术家祝希娟、斯琴高娃向全国民族电影人发表祝语
9月6日—9月9日,由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云南省广播电视局、大理州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4“多彩中华”大理民族电影周在云南大理举行。这是首个在云南举办的全国民族题材电影文化展映活动。
本届电影周以“光影时代 风情大理——在大理爱上生活”为主题,以“影像看世界 典藏看大理”为理念,共有“镜头里的大理”短视频大赛、民族题材电影公益展映、民族电影嘉年华、知名电影人大理行、大理影视发展座谈会、影动大理·永不落幕的电影周等8项活动。同时,在民族光影·优秀电影公益展中,会集中展映《如果爱就表白》《我本是高山》《金腰带》等10部近年来国内优秀民族题材影片。
电影周期间,专家学者热议民族电影发展,专家呼吁,让更多民族电影被观众看见。
每月放映1部经典影片
电影周开幕式上,组委会为10部参展影片授予“金翅鸟”证书及纪念牌,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祝希娟、斯琴高娃向本届电影周和全国民族电影人发表祝语,青年演员吕星辰、夏德俊感谢老艺术家传帮带,并为电影周送上祝福。
主办方透露,大理将从今年9月起,每月精选放映1部经典影片,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影片主创团队与观众一起观影互动,常态化观影交流,打造永不落幕的电影周。
本届电影周特别邀约了近年涌现出的各具特色的民族题材电影优秀作品,《如果爱就表白》《小马鞭》《脐带》《我本是高山》《雪豹》《金腰带》《带彩球的帐篷》《一个和四个》《海的尽头是草原》《阿克达拉》等佳作在活动期间展映,影片主创团队现身展映现场,与观众现场互动,分享光影背后的创作故事。《天宝》《雪豹和她的朋友》作为特别交流影片亮相电影周。
专家热议民族电影发展
近年来,电影市场涌现出《雪豹》《海的尽头是草原》《我本是高山》等一批民族题材电影佳作。电影周期间,专家学者共聚一堂,探讨民族电影创作发展。
“《雪豹》拍得很好,但是票房只有800多万”,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路海波认为,让更多观众看到,是当下民族电影需要关注的问题,“我这次在影展看到了这么多民族电影,但在影院,观众很少看到这些影片。怎么让更多观众看到?怎么让民族电影跟市场结合?”路海波建议,民族电影周可以为民族题材电影的创作者搭建一个平台,吸引致力于民族电影创作的青年导演到来,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加强民族电影的生产组织,运用短视频等时下流行的传播形式,进行传播,让更多优秀的民族电影与观众相遇。
1959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五朵金花》先后在46个国家公映,创下当时中国电影在国外发行的纪录。作为“五朵金花的故乡”的大理,自此“出圈儿”。长影集团副总经理刘威介绍,《五朵金花》之外,长影还拍摄过《神秘的旅伴》《索道医生》等多部云南少数民族题材影片。刘威认为,让民族电影“出圈儿”,最重要的是“把民族文化和电影文化结合起来”。
博纳影业高级副总裁、行政总裁蒋德富提出,应当把“民族电影”的概念广泛化。在他看来,所有带有民族元素且展现了动人故事的电影都是民族电影。让更多观众看见民族电影,除了提高影片品质,还要提高影片的商业属性和传播属性,“只有观众看了,才能得到效果。我们得让更多影片走进观众心理,传播到全世界。”
影视与产业联动
从《五朵金花》的诗情吟唱,到《天龙八部》的仗剑江湖,再到《去有风的地方》治愈心灵,大理与影视的渊源历经几十个年头,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影旅融合”之城。本届电影周强调影视与产业联动,探讨“影视+文旅”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2023年,一部在大理拍摄的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爆火。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去有风的地方》已经发行传播到马来西亚、泰国、越南、新加坡、柬埔寨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以6种语言上线海外平台,覆盖全球220个国家和地区。
作为该剧出品方代表,华策影视集团副总编辑、北京文心华策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贾尧介绍,剧中的“有风小院”“有风客栈”成为凤阳邑的新景点,一系列“有风”衍生产业,让当地文旅产业直接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