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片是极具中国美学特征的一个电影类型,且近年来佳作频出。斩获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的粤剧电影《谯国夫人》,自今年暑期上映以来,汲取《白蛇传·情》的成功经验,继续创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积极寻求市场突破。
《谯国夫人》是“粤剧电影创新三部曲”的第二部,取材自南北朝时代真实的历史人物冼夫人(一说名冼英,今广东茂名人),封号谯国夫人。冼夫人是一位具有强烈传奇色彩的女性,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作为俚族首领,她收服周边各族,与高凉郡太守冯宝完成汉俚联姻,将海南岛重新置入中央政权管辖,大力促进了汉俚文化融合,使百姓安居乐业……可谓功业彪炳。在那个动荡时代的数番考验中,冼夫人平定叛乱保护百姓安宁,坚定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团结,成为一千多年来为岭南人民所信仰的神祗——岭南圣母。
广东粤剧院近年积极推动粤剧改革创新,其与珠江电影集团推出的“粤剧电影创新三部曲”,即是在同名剧目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电影化尝试。《谯国夫人》重要的是实现了题材突破,首部《白蛇传·情》是演绎人尽皆知的传统神话故事,第二部《谯国夫人》转为讲述在岭南乃至东南亚地区都耳熟能详的历史英雄人物。在文化传播的层面上看,这次题材创新不仅向全国范围宣介了岭南地区的英雄人物和风土人情,更可贵的是生动彰显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隋书·烈女·谯国夫人传》中,对冼夫人生平的史料记载有千余字,如何通过艺术创作来详实描绘冼夫人波澜壮阔的一生,需要合理地进行再书写。在尊重历史的维度上,影片基本遵循了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艺术创作原则,用一种比较务实的态度,在国家大义为主旋律的宏大叙事基础之上,以兄妹情、母子情、夫妻情等个体情感的联结填补了细节空白,使得主角和配角的形象更加鲜活立体,提高了他们的动机和行为的可信度,增加了人情味和生活气息。
例如,高州刺史李迁仕妄图谋反,设计骗走冼夫人之夫冯宝作人质,冼夫人得知后惊恐不定,唱段中满是一名妻子的内心煎熬。冯宝在临终前向妻子交待后事,唱段中一句“只是舍不得你”,也道尽了夫妻二人之恩爱,令观者动容。在片尾冼夫人的自白段落中,评价自己“长有太平美盛世,万古柔情总女人”,也使其刚健英武的形象多了几分柔和的色彩。还有一个细节:晋王杨广前来岭南招抚,在一家小店歇脚时,因不了解情况而流露了轻蔑冼夫人之词,本来热情的伙计听闻后迅即变脸并洒酒送客,当地百姓对岭南圣母的崇敬之情可见一斑。于此,可以说《谯国夫人》把诸多细节基本都关照到了。
就《谯国夫人》来看,可以说是戏曲-电影的跨媒介创作,而在不同的媒介语言系统之间进行改编是不容易的。首先,是制作上的大片化尝试。在更早的时候,多数戏曲片为内景摄影,新近影片如《白蛇传·情》则使用CG技术进行虚拟造景。而《谯国夫人》大胆采用大量室外实景拍摄,解放了戏曲片抑或戏曲的物理空间限制。该片动作戏占比很高,传统戏曲中“趟马”“耍枪花”等程式化表现形式成了骑马飞奔、刺刀见红,武打戏的壮观刺激程度堪比一些古装战争片,提升了可看性。
其次,是音乐上的现代化尝试。在音乐本体上,电影《谯国夫人》较戏曲版带来了更加饱满的听觉效果。在声乐上,于传统的戏曲唱腔基础上加入了人声合唱;在配器上,加入了西洋管弦乐,片尾曲《天下一心》还使用了非常现代的和声技法。这些纵深叠加的音响元素与画面一同强化了《谯国夫人》整体的艺术感染力,如在片尾王仲宣叛乱一幕戏中,激烈的打戏配合中西结合的音乐,共同将影片推向高潮。
不过,《谯国夫人》的跨媒介改编在部分段落中存在审美断裂,仿佛普通的古装片添了些类歌舞片元素,加之放弃了粤剧传统的“妆身”,削弱了影片的戏曲性,因而在美学营造上逊色于《白蛇传·情》。此外,戏曲和电影遵循着迥异的表演范式,故其范式转换也需着重考察。
粤剧在我国戏曲剧种中以善取诸腔之长又融入当地特色而闻名。如今,粤剧电影在以同样的精神开拓戏曲片的可能性。“三部曲”的尾声是《三水女儿·红头巾》,同属于地域性较强的题材,如何将戏曲与电影融合得更为和合精妙,在地方性题材上深挖大众的情感共鸣点以将优秀的戏曲片作品触达更广泛的受众等等,这些是主创团队需要进一步攻克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