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傍晚,在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孤山镇古韵步行街上,辽宁新兴农村数字院线的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员聂鹏架起了放映机,乡亲和游客们逐渐聚拢,在暮色掩映下共同观赏了沈腾主演的电影《飞驰人生2》。伴随着片中层出不穷的喜剧桥段,步行街上空回荡着群众们欢快的笑声。
孤山镇下辖3个社区19个行政村,新兴农村数字院线的放映员聂鹏肩负着这些社区村落的全年放映任务220余场,据他介绍,古韵步行街放映点是所有放映点中效果较为突出的几处之一,“这个地方人流量比较大,场地相对稳定,旁边的文化活动中心也方便放映用电、借用板凳等。”就当天的放映情况来看,现场观众峰值期超过百人,最终观众留存量过半,这一方面依赖影片品质和观影氛围,另一方面确实如聂鹏所说,旅游街区人流量密集的特点拉高了公益电影放映的观众基数群。
笔者此次实地走访丹东市多个放映点,对孤山镇“公益电影+文旅”模式印象深刻,在降本增效、提质升级的当下,这种自发性基层探索为农村公益电影事业发展提供了一条可供借鉴的思路。
“公益电影+文旅”的自发实践
辽宁省丹东市下辖三个区、一个自治县,代管凤城和东港两个县级市。本次调研样本覆盖除宽甸满族自治县之外的其他辖区,其中东港市孤山镇依托当地小有名气的大孤山和大鹿岛风景区形成了“公益电影+文旅”的放映模式,将电影融入文旅之中,形成文化合力,为村民和游客带去独有的光影体验。
孤山镇文旅资源丰富。大孤山地处黄海之滨,自然风貌秀美,文化宗教底蕴深厚,是辽东著名风景区之一。山腰可远眺黄海,山上有百余间初建于唐朝的寺庙,是东北现存的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当地围绕大孤山景区建成文化广场、古韵步行街等具有人文风貌的消费场景和生活休闲空间,傍晚时分有不同年龄层居民汇集此处练太极、唱歌、滑板,人流量可观。基于步行街宽阔的街道空间,当地放映员聂鹏经与镇宣传员商议后,将该地公益放映点设在古韵步行街内,每年六个月室外放映期,每月都在此处固定放映,吸引居民住户的同时也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丰富了游客的旅行体验。
不仅是大孤山景区,在聂鹏负责的放映辖区中还有一处非常独特的放映地——大鹿岛。大鹿岛位于鸭绿江入海口,面积6.6平方公里,岛上常住人口约3000人,旅游旺季岛上人数可超六千人,岛上最著名的景点当属清末爱国将领邓世昌塑像和邓世昌墓。放映周期内,每个月聂鹏都会上岛放映,“每次上岛住三天,连放三天电影”,说起这些,放映员脸上荡开了笑容。海岛放映在全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中仍是较为少见的放映形式,其放映困难相较于普通陆地放映更大,乘坐船舶搬运放映设备的难度也自然更高。在不同自然条件下放映对放映员和放映设备提出了更高要求,但也恰因为放映环境的独特性,它才更容易给观众留下深刻的文旅感受。调研中由于现实原因未能实地走访大鹿岛放映现场,从放映员展示的视频中看到了无人机拍下的大鹿岛邓世昌广场上的露天放映影像,观众们拾级而坐,邓世昌雕像前,露天电影正在放映《甲午大海战》。据聂鹏介绍,在大鹿岛放映《甲午大海战》是他的保留项目,“邓世昌作为清末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在黄海海战中以身殉国,他的事迹不该被遗忘……”在致远舰沉船之处、民族英雄雕塑之前放映这部电影,对于观众而言,无异于一次刻骨铭心的爱国主义体验。
“公益电影+文旅”的现实困难
公益电影与文旅场景融合能够丰富居民生活、打造独特文旅体验,利于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但是在这项事业的推进仍面临现实困难。丹东市位于中朝边境,是我国重要的边境口岸和港口城市。漫步鸭绿江畔公园,对岸的朝鲜风土清晰可见,鸭绿江断桥被完整保留,诉说着抗美援朝的往事。在这样一个充满历史气息的人文场景中,公益电影放映完全可以作为重要的文化窗口融入其中,常态化放映《长津湖》《上甘岭》《志愿军》等系列抗美援朝主题爱国影片,但由于跨部门管辖场地、用电等诸多现实原因,公益电影与这一文旅场景之间目前尚未实现融合。同样的困境也存在于其他地区,以凤城市凤山区大梨树村为例,作为“永远为农民说话的人大代表”毛丰美生前耕耘四十年之处,万亩荒山变果园之地,“干”字精神处处闪耀,讲述模范共产党人毛丰美的同名影片《毛丰美》本可成为大梨树村重要影像文化,结合当地民宿旅游、采摘等形成更优质文旅场景,但基层工作中的诸多现实难题使得该项工作的常态化难以实现。
在“公益电影+文旅”的现实困难之外,放映队伍老龄化、放映经费无法及时足额发放等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的沉疴也仍然影响着这种新形式的形成。即使是在不断强调片源2K转4K的当下,仍然有相当场次因为终端设备老化而无法达到2K放映指标。
农村公益电影前路在“+”
农村公益电影放映自1998提出实施“2131工程”开始,至今已经走过二十多年,在“室外转室内”“流动转固定”等多项号召要求之下,各地都在探索该项事业的优化升级之路:浙江省率先结合数字科技发展,打造出电子名片“浙影通”,实现观众点播、点评;四川省宜宾市融合党政宣传,创作出品以《最后一公里》为代表的故事片、科教片,拓展产业链条;陕西省榆林市在“公益+商业”模式上进行大胆探索,提升公益电影从业者的福利待遇……
从以上对比和调研中不难发现,当前公益电影放映的升级转型方向恰在于融合,将公益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场景,“+科技”“+创作”“+商业”“+文旅”等,实现多种模式互动,不仅让公益电影服务群众文化生活、也让公益电影助力城市发展、打造城市文旅名片。
此次辽宁省探索“公益电影+文旅”的路径,在落地过程中发现其实施效果显著,观众自发聚集,停留时间相较于其他单一放映场景明显更长,且对于当地景区旅游而言,公益电影的常态化放映能够形成文化特色,丰富景区展示场景,延长游客和居民的停留时间,拉动消费。无论是丹东大孤山还是大鹿岛,两地效果显著、颇具特色的文旅场景放映都证明了“公益电影+文旅”之路走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