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风国潮屡屡“破圈”,带领中国传统文化以全新面貌回归,既折射出中国人民日渐提升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又代表着新时代中国传统文化呈现方式的转换和创新。在此背景下,国风设计、国风音乐、国风舞蹈等“国”字号一时风起云涌,成为国人表达民族情怀的新方式。在“国风”热的时代语境下,以身体传情达意的舞蹈艺术也随之卷入传统文化的寻根浪潮中,以融入国风元素和时代意蕴的审美趋势,对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因子进行现代化诠释,走出一条令人耳目一新的传统文化回归之路。
国风舞蹈的审美意涵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纵观国风舞蹈发展之路,其之所以能源源不断地进行改造创新,为广大观众献上一场场别开生面的视听盛宴,不仅在于其强劲的中国传统文化根基,更在于其紧随时代潮流,结合当代大众审美和现代科技“舞”出传统文化的时代新风,彰显出国风舞蹈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文化之美、融合之美、生活之美。
融入中国元素的文化之美。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汇集了各民族思想文化,淬炼出丰富的思想学说、道德礼仪、民间艺术、经验智慧等,既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续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展现中华民族独特文化气韵的重要基因。近年来,国风舞蹈持续深耕中国传统文化,提炼出大量具有东方美学气韵的中国元素,并将其创造性地与舞蹈艺术相结合,生动展现出国风舞蹈的文化之美,实现成功“破圈”。以国风舞蹈《唐宫夜宴》为例,聚焦中国传统文化,将具有东方美学的诗词、礼仪、服饰等中国元素有机融入舞蹈艺术中,为观众献上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
结合现代科技的融合之美。近年来,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人工智能、AR/XR、CGI等现代科技被不断运用于国风舞蹈的内容创作中,成为中华文化“活起来”“潮起来”的关键。纵观当下频频“破圈”的国风舞蹈,均与科技创新紧密相连,在现代科技赋能下重构舞台演出场景、衔接现实和虚拟之间的关系,不仅为观众带来跨越时空的沉浸式文化体验,更彰显出国风舞蹈”古今交融“的融合之美。从《唐宫夜宴》到《洛水神赋》,再到《只此青绿》,国风舞蹈借助科技的力量为观众打造出多感官、全方位的艺术审美空间,并将古人所描述的“袅袅腰疑斩,褰褰袖欲飞”展现得淋漓尽致。
贴近当代大众的生活之美。中国古典舞历史悠久,流传下来的舞蹈动作大多保存在戏曲舞蹈中,还有一些被记录在石窟壁画、雕塑、陶俑中。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舞蹈研究学者开始对现有的古典舞资料进行整理、研究,创作出一大批具有中国古典舞风格的舞蹈作品,但此时的中国古典舞仍未打破仅有少数专业人士关注的“小众场”局面。近年来,随着国风文化复兴,中国古典舞开始打破传统舞蹈规范化、程式化的创作藩篱,立足于大众语言和现代审美,以通俗化的表达方式和生活化的语言冲击着观众视野,既打破了以往中国古典舞“孤芳自赏”的僵局,也折射出文化复兴之时代之潮。从《唐宫夜宴》《只此青绿》等国风舞蹈中可以看出,中国古典舞正在以更加接地气、生活化的舞蹈语言诠释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比如,在国风舞蹈《唐宫夜宴》中,舞者不再追求舞蹈动作的高雅、端庄、柔美,而是以贴近大众的生活化语言,融入嬉笑、打闹、逗弄的舞蹈动作展现唐朝女子的灵动俏皮、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既展现出国风舞蹈贴合大众的生活之美,也彰显出中国古典舞化雅为俗的审美转向。
国风舞蹈的创新实践
国风舞蹈的持续火爆,不仅彰显出国人对中国传统舞蹈艺术的热爱,同时也折射出国人日益增强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在“国潮风”强势崛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借助新方式、新手段、新渠道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每一位舞蹈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
内容创新。国风国潮屡屡“破圈”的背后,是强国崛起、东方文化自信回归的证明,也是当下年轻人主动拥抱传统文化,创新传承传统文化的生动体现。国风舞蹈作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之所以能够获得大众的认可和追捧,根本原因在于其在坚守中国传统文化内核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精雕细琢。纵观当下国风舞蹈内容创作,均在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内核的基础上,以中国传统服饰、诗词、民族礼乐等元素为创作源泉,展现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并以极具古典意蕴的文化符号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引发观众文化共鸣。比如,河南卫视《中秋奇妙游》中的国风舞蹈《思钧如见君》以舞蹈形式诠释钧瓷制作和上色的全过程;舞蹈《广寒宫》则是以“嫦娥奔月”神话故事为原型,通过俏皮轻盈的舞姿对中国传统神话故事进行再创造,不仅为观众献上一场异彩纷呈的文化盛宴,而且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塑和创新。
形式创新。现代科技在国风舞蹈的创新实践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5G时代,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迭代更新,人工智能、AR、水下摄影等诸多科技手段被应用于国风舞蹈节目中,为国风舞蹈的呈现带来无限可能。无论是舞台效果还是音乐配合,亦或是灯光的运用均在科学技术的加持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视觉效果,为国风舞蹈打开一扇全新的大门,使其在传承与创新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以国风舞蹈节目《舞千年》为例,其以科技赋能创作,通过移动屏幕、数字着色、全息投影等技术的运用实现艺术和技术的完美融合,不仅为丰富节目视听形式、创新节目样态提供了重要支撑,而且为观众绘制出一幅清新脱俗且富含现代科技力量的现代国风画卷。
传播创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方式、传播渠道已发生深刻转变,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的广泛运用为文艺传播提供了广阔舞台。在此背景下,国风舞蹈相关传播主体在充分把握融媒体传播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传统主流媒体和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形成新旧媒介相互交织的立体化传播新格局,不仅拓宽了国风舞蹈的传播渠道,而且凭借社交媒体、短视频的裂变效应有效提升了国风舞蹈的关注度和影响力,使其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广泛的文化认同。其中,主流媒体凭借自身公信力和影响力已获得较为稳定的受众群体,在推广和传播国风舞蹈类节目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为此,《只此青绿》国风舞蹈的出品方积极借助人民网、新华网等官方主流媒体进行传播,使得节目的知名度与关注度获得显著提升。其次,抖音、B站、微博等社交平台的兴起也为国风舞蹈的传播聚集了大量年轻用户资源,通过多平台联动的方式同步跟进内容宣传,实现节目的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宣传。
伴随着国潮热的兴起,国风舞蹈正在以一种全新的审美姿态走进大众视野,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华文化寻根之旅,其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结合当代大众审美和现代科技“舞”出传统文化的时代新风,不仅彰显出国风舞蹈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文化之美、融合之美以及生活之美,而且也为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实践样本。
(胡馨竹系四川传媒学院舞蹈学院讲师,王永欣系四川传媒学院舞蹈学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