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强调“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高校英语课程作为高校必修课之一,学分占比大、课时数量多、学习周期长,其教学工作承担着培养掌握扎实英语语言知识、较强语言运用和交流技能,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全球化视野的综合型、高素质英语人才的重要使命,体现出较强的语言工具性与专业性特点。因此,如何高效高质开展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助力学生专业成才、精神成人,已成为高校英语课程建设的重要课题。
英语教师在英语课程教学中引入电影教学,能够打破单方面讲授的传统教学形式,以“看影像”“讲故事”的形式为学生营造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和学习主题场景,快速提升学生听说能力和口语交际沟通能力,且通过播放和解析影片内容,包括价值观念与人物品行等,可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行,实现知识传授与思想引领的协调发展,推动高校英语课程和思政教育同向同行。与此同时,精彩的电影画面、纯正的英语发音、鲜明的人物角色、跌宕的故事情节能够激发学生对英语语言、英语学科的兴趣,满足学生新颖多元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期待,提升英语课程思政亲和力和感染力。此外,电影教学所创设出的娱乐、放松的课堂学习空间,能够帮助学生适度纾解学业压力与生活压力,有助于诱发学生积极心理情绪。电影教学不仅能够促进积极心理学注重研究人的美德和潜力、致力于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更要求以更加开放、更加欣赏的眼光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电影教学推动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能够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使其“身临其境”地体会电影主人翁在面临困难挫折时的心境以及其表现出的优秀意志品质,帮助学生在思考、顿悟、预演未来生活的基础上加强自我认知、获得生命感悟、汲取积极心理能量,提高学生应对心理问题、调适心理障碍的能力,追求更加快乐、健康的人生,养成乐观、开朗、坚强的积极品质。
加强课程建设。高校应明确英语课程教学目标的核心为“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包括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审美能力等,还需要着重强调在英语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提供心理疏导,并将其纳入课程目标中,以丰富的课程内容与良好的学习体验为依托,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心理动能,养成自信、自强、乐观和开朗的个人品格,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开阔学生国际视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与此同时,高校教师可以根据每单元内容设置本单元教学的语言目标、文化目标、思政目标和心理教育目标,合理设计教学环节。高校应完善英语课程思政结构,除开设英语专业课程、大学英语课程外,融合思政教育元素和心理健康教育元素开设英语电影赏析课、英语电影心理分析课、英语电影制作课和英语电影配音课程等选修课,供学生自主选择和学习,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了解英语电影文化,提升学生思政素养与心理素质,推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
优化课堂教学。一是选择影片。英语教师应选择反映社会现实、聚焦中国历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讲述革命英雄人物事迹的电影,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影所传递的价值观念,通过引导学生课堂讨论、主动思考深入剖析电影中的思政元素,提高学生思政素养,帮助学生从影片中获得积极向上的心理动能,培养语言技能扎实、心理素质过硬、具有正确价值观和前瞻性思维的人才。二是引入主题。在课程教学开始前,英语教师应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程核心内容,以及课程教学电影素材的主题与背景,列出与电影相关的观点或问题,引导学生主动了解电影内容并积极思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教学中观看和讨论影片内容做好铺垫。三是观看电影。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课程内容,选择经典、重要的电影片段进行播放。同时,教师可以在播放过程中针对出现的英语生词和短语进行讲解,介绍固定短语和关键片段对应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解释电影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影内容和主题。四是小组讨论。观影结束后,英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尝试使用英语展开小组讨论,探讨电影中的人物角色、故事情节、传递精神、核心观点和镜头语言等,让学生分享个人观点与感受,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五是学生实践。在小组讨论后,英语教师可以布置与电影相关的实践作业,如撰写观后感、角色扮演、制作海报等,让学生把从影片中学到的知识与个人感悟应用于具体实践作业中,激发学生学习动能,使学生在完成实践作业中发挥个人创意、克服学习难题、挖掘个人价值,从而增强获得感和自豪感,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于潜移默化中深化对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实现英语课程思政目标。六是点评升华。英语教师应客观点评学生英语实践作业,肯定学生成果、给予学生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英语知识、养成坚韧的心理品质,正确应对学习难题,提高学生抗压、抗挫力。
建强教师队伍。高校可组织英语教师参加电影教学培训活动,培训包括电影教学方法、思政教育理念、课堂管理技巧等,提高教师电影教学能力与思政教育意识,使英语教师能够更好地利用电影教学推动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同时,高校应加强英语教师与思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组织跨学科教学研讨会,鼓励教师共同研究探讨在英语课程中开展电影教学、加强思政教育和心理引导等方面的课题,提高英语教师跨学科综合教学能力。高校可以设立跨学科学术科研项目、组织跨学科学术论坛等,为英语教师、思政教师、心理教师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提高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且高校应为英语教师提供更多教学资源,加大对教师创新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的支持力度,如集合学校教务负责人、英语院系教师、心理教育教师等建设英语教学电影网络资源库、心理教育案例库等,便于英语教师高效率开展教学工作。此外,高校可引进具有电影教学经验与思政教育背景的专业人才,充实英语教师队伍,提高整体教学水平,为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开展提供人才支持。
(作者系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高校大学生情绪智力与学习投入的关系: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链式中介作用”(课题编号:SGH21Y0208)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