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意识形态教育不可能少了革命传统教育,而传统教育正是不忘初心的基本内容。“不忘初心”是挂在嘴边了,但是只要不解决革命传统教育的普及问题,不忘初心就一定未是真正扎根的。而解决传统教育远不是以为的照搬一些过去的文艺体裁经典样板以及惯用的模式便能奏效,事实上能够讲清楚传统教育的内涵对于党和人民还都是很重大的问题。
过去组织教育都有一条要求“讲清革命道理”,就是说,每一级组织都有责任向党员和群众认真地、有效地把为什么要革命的道理讲清楚,使干群觉悟提高,执行力坚决。这些讲起来都是老话,但是,“讲清革命道理”这一关绕不过去,否则你的宣传群众就不会接受。在电影市场上,你的故事观众就不明白。
改革开放以来红色传统题材的影视剧有很大的创新,有突破性的成功作品很多,这些优秀的作品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给了人们很多关于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启发和教育。然而这些作品对于复杂的当下情势都无法一劳永逸,由于生活中包围着我们的影视作品和各式各样的传媒丰富多彩,尤其是时代已经发生深刻变化,所以关于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必须因应时代的要求和形势的变化,有思考地常讲,有针对性地深讲。
而且要讲得深刻,创作者本身还要学习,还要继续解决很多在党和革命史上远没有完全解决的历史与理论问题。
红色电影的市场开拓必须凭籍电影自身的力量,既要有艺术的力量,也要有思想的力量,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但也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任务。这里我们有几个需要想清楚的问题:一是红色电影的起点是什么?红色电影的起点是为什么会有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有二十世纪的新中国的诞生?为什么中国革命会前赴后继,无数先烈英勇牺牲,今天的人们应该如何认识这段漫长的血与火的岁月?
二是电影作为艺术形式对历史和意义能够承担到什么程度?如何以电影的形式和遵循电影创作规律讲好这个题材的故事?能够让观众为之感兴趣?
三是红色传统电影与今天的人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联系,它对于今天又有怎样的一以贯之的理想意义和价值?回应今天的世界和今天的科学技术变革时代还需要讲红色题材故事吗?
意识形态对于一个社会是非常重要的,意识形态就是立国精神。但是意识形态又不能够生硬和僵化,意识形态还要与时俱进,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是中国社会的意识形态进步的历史,这样,对于不忘初心就有了认识过去、认识现在、认识未来的不能中断的连贯的必要。
我们如果不能讲清楚过去与未来,还可以从讲清楚现在开始。讲清楚现在是为了讲清楚过去与未来。譬如今天艰巨的精准扶贫工作,其中很多优秀党员与群众为之作出自己的牺牲,这项工作不是什么慈善、公益活动,这项工作本身就是共产党人继承先辈精神去解救受苦受难的贫困地方的人民,这就是共产党人的今天,也是一贯的忠诚担当的天职。
红色题材“红”在哪里?红在传播了共产党人的立党为公的宗旨和这个党近百年历史从来未曾忘记的历史传统。
以往这一类电影譬如《焦裕禄》拍得最感人,但是今天这样的电影就拍不出这种舍身的精神——在最关键时刻舍身保护和救助人民的利益。“精神”,这不是没有体验的创作者所能看到并且拍出来的。又譬如我们今天要揭露那些贪腐分子,为什么要揭露之也是可以清楚地宣传共产党的宗旨和本质的,那些贪腐分子凭借权力与经济生活中那些盗取人民、国家利益的犯罪团伙沆瀣一气,本身也在损害国家与人民的利益,毋庸置言,这些严重到令人愤怒的贪腐行为和共产党曾经带领人民大众起来推翻的官僚资产阶级、封建势力以及国际资本集团三者互为帮凶的行径何其相似乃尔。
中国革命的发生和历史持续,就因为这“三座大山”摧毁着中国社会的经济基础,普通劳动阶层的生产资料几近丧失殆尽。所有勾结国际资本集团出卖国家与人民利益的行为,不论今天还是过去都一脉相承。要向观众讲清楚的不是一部反腐警匪电影,我们需要讲清楚的应该是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的性质与那些代表着破坏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利益的集团之间的政治上的斗争,不论这些人披着共产党的外衣与否。
解决这些问题的法律的色彩其实是不足以揭露这些斗争的本质的,正如公益与慈善不足以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扶贫事业一样,红色电影能做到的应该是高扬社会主义制度公平正义的旗帜,彻底彰显斗争的本质。
法律的武器不能仅仅是武器,它要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手段,即国家和社会正在建立能够消灭贪腐死角的一切现代民主与法制的手段。这些手段是掌握在人民意志当中的。
看看今天中国如何仍旧被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围堵,利益集团如何疯狂掠夺人民财富的事实也许可以知道,在七十年前中国何以在帝国主义勾结中国官僚资本主义及封建势力的疯狂压榨剥削中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难以自拔,七十年前的中国何以积贫积弱、贫富悬殊、承受帝国主义侵略与霸凌、民族苦难深重。这就是红色电影要反复讲述的从过去到今天的历史。
能够讲清楚的故事很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的征程上,我们是看到共产党人对人民深厚的爱的,是有着崇高的人性美和血肉之情的,这样的故事当年我们在诸如《英雄儿女》那样的电影中就被深刻地也是温暖地熏陶过,只是今天的红色电影太少这样的色彩而彰显不出现实与历史的革命斗争意义。
红色电影固然也是有着题材局限的,如果说红色电影主要以历史题材为主的话,今天社会的信息量非常巨大,社会环境的场景转换更令得观众的接受出现隔阂。但是,不管历史如何移星易宿,只要电影写的是人,就会出现人性沟通的可能。今天我们同样要解决红色电影走近观众,完成接受心理学的必要过程。电影是否承载多少主题思想不是真实的命题,电影如何写出人的命运并且是命运的归宿才是真正的命题。
人性和主人公的情就是这个命题的题中之义。它和前述思想并不矛盾,反而,它们是深刻地纠结在一起的。真正有大才的艺术家、电影家能够将创作的人物切入到时代本质的利害之中而又产生种种情感与人性的博弈。譬如《闪闪的红星》,小主人公潘冬子身上就汇聚了那个时代尖锐的社会矛盾,他的家庭悲剧便是中国农村破败的缩影。在这个主题的挖掘下,小说和剧本的潘冬子是一个父母都被地主和还乡团杀死的贫苦孤儿。这是潘冬子投奔红军的直接原因。
这就是人性,这就是潘冬子的“情”。艺术创作就是要写出主人公的“情路”。《闪闪的红星》便是写出了潘冬子的情路,顺理成章地塑造出一个令人信服的小主人公来的。整个旧中国社会的黑暗和潘冬子自身的故事相互融汇,这个人物因此就能够为观众所接受。设想如果潘冬子没有个人的命运和深情,就写他被红军感召而参加红军,其故事怎么能让观众接受。
而今天信息量的丰富,应该令创作者有更多独特而深刻的故事背景和人物命运背景足以帮助创作有血有肉,更加坚实动人。目前在诸多红色电影当中,这些感人的动情的人物故事委实太少。说明我们不仅缺少对于革命历史的认知,而且在创作中存在才情和技巧、生活感悟和人物人性感悟上的不足。
在文艺作为独立的意识形态存在的文化长廊中,红色电影所攀登上的只是一个基础的台阶。意识形态领域是非常广阔和深刻进而是多元的舞台。然而,即使我们是在完成命题作文,即使仅仅只是为了证明红色的历史和实现意识形态的传承,我们都必须本着真诚的态度和严肃的立场,就革命本身的因由作深入的表现,就革命者本身的宿命作深刻的诠释,走好这一级创作台阶,并且真正对于今天的人们和今天的历史有一个启迪和智慧的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