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市场在目前的世界电影市场上已经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这个评估不仅仅在于这个市场占据着全球市场第二的排名,而且还昭示着愈益看好的发展势头。中国电影市场的特殊性在于,全世界不断大幅增长的电影市场只有中国一个。
凭什么说中国电影市场仍旧保持着愈益看好的发展趋势呢?主要有三:第一是中国的大规模人口转移还在持续进行。全世界现在只有一个地区在发生着这样规模的人口转移,它顺带着中国社会人口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即城市人口持续超过农村人口。
在2010年,中国城市人口还仅占总人口的一半。到2018年,中国城市人口已经占到总人口的70%。反推至改革开放之初,城市人口也只占到总人口的20%。四十年间,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天壤之别。
中国改革的人口红利过去说是人口基数大,劳动力廉价。不久前人们还在说人口红利已经释放完毕。殊不知,中国的人口红利还在释放并且升级,它从劳动力的廉价已经变为了城市人口的增加,和整个市场的持续升级。人口结构改变带来了社会结构的改变,中国成为了一个城市文明的国家。
电影是属于城市的,这也是为什么前些年那么重视农村电影,今天的呼声已经减弱。城市人口的增加为电影市场注入了更加强大的底气,中国电影市场的潜力在增加中而不仅仅是释放,这就是中国电影市场第一个迥异于全世界的地方。
第二,中国新生的城市电影市场更形突出地成为了年轻人的天地。因为从农村涌入城市的人口基本上是年轻人,而且有知识,有渴望,有社交。有知识不言而喻,因为大部分是通过求学进入城市的,他们基本上和父辈截然两样,最新潮、最时髦、最新技术应用的各种新媒体社交工具和活动,都是他们的挚爱。
所以说新生的城市电影市场,“新生”在这个市场的质量发生着根本的改变。这是判断怎样的电影最适合中国电影市场的首要参数。中国改革开放是追梦,中国电影产业是追梦,中国人民和电影观众的四十年是追梦……
第三,全世界电影产业都在提升技术,而中国市场屡屡给这个产业的技术提升创造机会,机会就在于所有技术升级在这里最快得到试错的回报。不管是4K技术,还是IMAX,不管是杜比立体声,还是第三方互联网售票。这是一个全世界电影技术最喜欢的市场。甚至可以说全世界的电影技术应用研发都是为中国市场而准备的。
面对这样一个成长迅猛的市场,我们都是它的见证人,短短二十年从不到十亿票房变成600亿元,我们只有一个感悟:无悔此生。最大的人生机会不是别的,是时代,是改革开放的时代,而最大的收获是对这个时代的真认识。
不管下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们坚信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会逆转,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会逆转,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会逆转。三个不逆转,即是我们对前途的信心所在。
针对这样一个市场今天应该提供怎样的“基本口粮”是当下必须唯物主义思考的大问题。城市人口要吃粮,“城市电影人口”要有电影的“基本口粮”。
城市电影人口与非电影人口的需求是不同的,不同点在于电影人口顾名思义要看电影,而且是与时俱进的电影。我们需要对这一代“电影人口”有一个认识,因为产业要为他们创造精神价值。
当代电影人口是由这样一种社会变迁造就的,首先是前所未有的视野。今天只要手机在手,天下大事全有。改革开放已经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世界目光的中国人,而其中他们又经历了走出国门面向世界,和回流祖国关注现实的几个阶段。
这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中从来没有过的一代新人,他们能够独立思考,更懂得世界的变化,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更兼有众多参照系。他们也许身处不同的位置,或者私企或者国企,或者机关或者市场,或者学校或者军队,但有一条他们的血液已经被换过,他们的基因已经被改造,他们的选择独立自主。
当代电影人口在互联网环境中成长起来,并且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生长而生长,从消费到创业,从社交到实现价值。这一代人的生活语言是去中心化的,而强烈的自我认证需要,和个人信用提升,成为了人的精神生活和心智领域的首要追求。
所以没有品质没有诚意的电影是不能打动他们的,对于那些知识储备显然不足的电影,既会为他们不屑,更会被他们目为“脑残”。
社交属性强的电影是新电影人口的最爱。什么是社交属性强的电影呢?一个最重要的判断就是贴近大多数人的日常性情抒发。这个刚刚融入城市文明当中的人口,包括从小城市和乡村进入城市的人口,以及刚刚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人口,其精神世界是非常活跃的,当然也是非常迷惘的。
焦点就是价值观寻觅。前些年很多价值观破碎再开始重建的电影就十分迎合他们。譬如《泰囧》、《北京遇上西雅图》、《致青春》、《失恋33天》、《芳华》等等,直到今天《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MM2公司),从2012年到今天掀起一波波市场风暴的新片,值得致敬,原因就在这里。
这是一座文明的天平。进口影片一般说来是基本口粮,但是今天,如果国产电影再努力一点,价值观上更尖锐一些,并且更诚意,就会赢得更大更多的社会话题。衡量什么是社会话题的方法是:哪个话题贴近网络流量更多,圈中跟帖更多。
文明是什么?文明就是共同价值。共同价值是在社会成员组成的神经网络中,从每一个点共同发放和连接当中联成一体而形成的。每一个社会都会有这样一个存在的神经网络,它不断产生对于价值和意义的辨识,为全社会成员共同拥有,在辨识的同时它创造共同价值奠定的文明的蓝图。
当代中国电影市场是中国当代文明的转型为之背书的市场,熟悉中国城市和中国人民生活的变化是电影产业从业者最重要的年度功课。在这些巨变当中,也许每一年都有很多新事物,今天最重要的改变就是全媒体和新零售。
研究中国电影市场的战略战术很重要,研究战略战术而从全媒体和新零售的出现入手很重要。中国的新城市人口对于这样的改变最得心应手,因为他们正是从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自媒体、线上购物、第三方购票选座一路走来的,他们是从网络视频、微电影、网剧、观影弹幕、网大、抖音一路成长的。他们开创了这个时代特定的接受美学、接受心理学以致当代电影接受史。
电影市场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全媒体、新零售,除了走进互联网社交世界,你别无他途,处在全媒体和新零售中不懂得融合和创造,便一切等于零。深入新零售是电影市场的长线战略,而融入全媒体则是电影市场的短线打法。
电影产业怎样深入新零售?跨界就行;电影产业怎样融入全媒体?营销做到打通线上线下就行——《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等等的成功就是全媒体的成功(该片在豆瓣4.8分,在市场票房近10亿)。今天,也许没有一个新行业是单打一做一门生意的,一门生意的现金流应该是你全部运营的现金流十分之一才对,十分之九来自数据流量变现,跨界打劫只是比较粗俗的说法。
让我们共同走在文明的前瞻的路上。国产电影的先天优势是存在的,因为这个市场是中国电影市场。真正的“基本口粮”是中国电影,任何最优秀的外国影片都无法代替中国电影对于中国人民的喜怒哀乐的表达,无法替代,无法伪装,无法造就。
在未来的社会变化风云中,中国电影的题材和素材会更多,中国一代年轻人的感受和生活会更多,而且今天的中国人应该记住这样一句话:“一切过往,皆为序章。”电影产业应该开展“现在我们拍什么”,“现在我们发行什么”,“现在我们放映什么”的大讨论,全产业取得共识,形成合力,再开创一个崭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