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艺恩在京举行中国电影发行与营销趋势论坛。数据显示,除了微信和购票平台外,短视频已成电影营销的重要阵地。
67%中国观众是“90后”、“00后”
艺恩CEO郜寿智通过数据分析,中国电影受众的电影消费分层更加清晰,科幻片、动作片在一二线城市更受欢迎,三四五线城市偏爱喜剧片;观众年龄上,“90后”、“00后”电影消费者中占比达67%;观众保持高知,月收入超过8000元的观众超过了20%;观众观影频次增加,单季度观影超过1次的观众达到总数的82%。此外,在营销的触媒渠道方面,除微信和购票平台之外,短视频也成为了电影营销重要阵地,基于口碑评价的营销愈发重要。
郜寿智介绍,艺恩已逐步建立了围绕一部影片的剧本创意评估、营销定位评估、映前试映评估、广告/预告片测试、观众跟踪研究、营销指数监测、映后观众调查等七个不同的研究模块,通过不同研究手段,洞察电影观众背后的观影诉求和动机。
电影营销回归影片内容
对于中国电影市场的发行趋势预测,嘉宾普遍认为,电影内容在营销发行上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曾屡次创造中国电影市场“以小博大”案例的恒业影业董事长陈辉认为,当下中国的电影市场已经不是一个靠映前营销就能“以小博大”的市场了,电影营销发行必须回到以内容为本体,如果影片有供市场发酵的内容,上映后,快速找到影片跟观众的共鸣点十分重要,他提醒说,“这些工作的效果可能远比映前的宣发工作要好。”
对于电影内容本体,聚合影联传媒副总经理焦靖认为,在宣发中,电影内容的重要性将继续增加,在发行的技术上,预售已经成为发行中的非常重要的环节,发行方应该让口碑更多地自然发酵。
乐创文娱高级副总裁黄紫燕认为,电影营销要回归到针对目标用户的精细化营销上,“行业变化非常快,如今大家开始把功夫放在目标观众的口碑营销中,所以一定要回归到针对目标用户的精细化营销上。”
无限自在文化传媒董事长朱玮杰的观点是,电影营销就是找到对的人,持续的影响他,让他再影响别人。
建议文艺片尝试分线发行
谈及不同类型影片的营销渠道选择时,动画电影和文艺片成为当天讨论热点。
鑫岳影视董事长孙岳认为,发行动画电影需要深耕亲子渠道,“小朋友涉及信息的渠道是比较窄的,因此他也一直坚持深耕于亲子渠道的开拓,最大程度覆盖动画片的核心受众。”
而对于尚处于摸索阶段的“文艺片”宣发策略,三月谷雨总经理陈红莉建议,首先要虑影片的受众人群的接受范围,然后再按照影片属性选择合适的渠道,如有浓厚的地域特色的影片,可以先在某个地方“开花”,再覆盖到全国;而对于受众较小的文艺片则可尝试分线发行。
影院非票房收入未来或遇“天花板”
除了电影营销,近年,不少中国影院将焦点聚焦在非票房收入探索上,希杰视动空间北京电影科技有限公司CMO朱珊珊以韩国的经验预测中国影院非票房收入未来将面临“天花板”。
她介绍,韩国影院非票收入从1998年的22.9%提升到2009年的31.7%。但近10年内,虽然影院尝试了漫画书吧、VR体验区等模式,但非票收入的提升并不明显,到了2018年,这一比例也仅为31.5%,“中国影院的非票收入想要突破这个水平,也非常困难。”朱珊珊说。
论坛当日,启泰文化董事长、创始人杨硕,华谊兄弟电影公司副总经理柳庆庆,趣头条内容运营中心总经理刘晨也作为嘉宾亮相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