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电影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电影界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国家电影局局长王晓晖讲话精神。近日,本报专访了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市电影局局长陈名杰。他表示,王晓晖部长的讲话内容丰富、数据翔实,对新就任北京市电影局局长的自己而言,既是一次全面的工作部署,又是一次生动的辅助讲授。
近年来,北京电影市场呈现出保持高速增长、平均贡献率高、日趋规范成熟等特点。2018年,北京市新增影院29家,同比增长11.54%,新增银幕245块,同比增长20.85%,新增座位数2.47万个,同比增长21.05%;全市平均单体影院贡献票房1470.59万元(全国平均582.8万元),单银幕贡献票房208.96万元(全国平均99.8万元),按照常住人口人均贡献票房161.24元(全国平均43.87元)。
近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推动北京影视业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陈名杰表示,《实施意见》围绕影视业发展痛点、难点问题,精准发力、多措并举,着力构建促进影视业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力争到2020年,推动北京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影视之都。
北京电影市场呈现出保持高速增长、平均贡献率高、日趋规范成熟的特点
《中国电影报》:全国电影工作座谈会上,王晓晖部长做了重要讲话。听了部长的讲话,您的感受是怎样的?
陈名杰:王晓晖同志在全国电影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中国电影2018年取得的突出成绩,准确概括了当前我国电影发展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明确了建设电影强国的具体目标和要求,讲话内容丰富、数据翔实,对我这种新任电影局长的同志,既是一次全面的工作部署,又是一次生动的辅助讲授,非常解渴,非常振奋。
《中国电影报》: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北京市电影票房一直处在全国前列。您如何评价当下的北京电影市场?
陈名杰:近年来,北京的电影市场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保持高速增长。2018年新增影院29家,同比增长11.54%,新增银幕245块,同比增长20.85%,新增座位数2.47万个,同比增长21.05%,增速居全国前列。二是平均贡献率高。2018年,全市平均单体影院贡献票房1470.59万元(全国平均582.8万元),单银幕贡献票房208.96万元(全国平均99.8万元),按照常住人口人均贡献票房161.24元(全国平均43.87元)。全国年度票房最高的5家影院中,北京占据4家。三是日趋规范成熟。北京电影市场资本回归理性、内容回归主导地位,制作体系完善、创作品质优秀、制作能力突出的影视公司和团队将获得更多机会,商业电影、艺术电影等细分类型领域将在北京获得更为广阔的生长空间,并倒逼资本良性流动。未来几年北京电影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中国电影报》:今年春节档全国电影市场十分火热,北京市在今年春节取得了哪些成绩?
陈名杰:今年春节档北京电影成绩突出。电影市场方面,电影票房、观影人次、放映场次等多项核心指标均大幅攀升,领跑全国。从宏观数字来看,己亥春节档全国整体数据与去年基本持平,而北京春节档电影总票房达2.188亿,同比增长19.50%;电影放映场次7.33万场,同比增长26.90%;观影人次415万,同比增长7.70%。所以说,北京对全国春节档票房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影片方面,今年春节档8部影片中,《疯狂的外星人》、《新喜剧之王》、《神探蒲松龄》、《小猪佩奇过大年》等均为北京制作出品,而票房遥遥领先、获得广泛赞誉《流浪地球》由北京文化和北京登峰国际文化传播公司参与主投。据统计,春节期间北京出品影片累计贡献票房42.23亿元,占新上映影片总票房的72.4%。
公共文化服务方面,节日期间全市还广泛开展“阔步新时代、光影贺新春”和“千村万场体育电影乡村展映”活动,累计放映公益电影6076场,各类影片30余部,新片占比70%,累计13万人次观影,影片供给质量、观影满意度较上年普遍提升。
1500余家电影机构是北京加快建设“影视之都”的主体力量
《中国电影报》:北京市影视企业较为集中,如何充分调动他们的创作积极性,发挥资源优势?
陈名杰:北京影视企业高度集中,全市拥有上万家影视制作机构,从事电影制作的机构1500余家,涵括电影创作生产全产业链的各类市场主体,且全国各地乃至世界主要影视企业几乎都在北京设有分支机构或创作经营实体,聚集了大多数影视行业的龙头企业、重要的成长型公司,这样的体量和集中程度,不仅在国内,在全世界也是首屈一指。这些影视企业是北京加快建设“影视之都”的主体力量。
近年来,北京市对影视创作资助扶持力度很大。一是设立专门资金、专项基金专注扶持创作,设立了北京市宣传文化引导基金、北京市文化艺术基金、北京市影视出版创作基金等三只基金扶持奖励优秀作品,覆盖剧本、制作、宣发、海外推广等创作生产全部环节。我们还出台实施办法,对“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予以配比奖励。二是大力实施文化精品工程,统筹评定扶持重点项目。自2014年启动北京市文化精品工程重点项目发布机制,已分批次评选并向社会公开发布文艺作品共计212部,其中电影项目34部。目前位列票房前三甲的国产片中,《战狼2》、《红海行动》均为北京市文化精品工程重点项目,受到我市基金扶持。可以说,通过持续引导扶持,北京影视企业创作积极性很高,影视作品在题材类型拓展、精品化多元化发展格局以及市场贡献率上都实现了历史突破。下一步,我们还要再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强化创作引导的效力和精准度,加大投入、扩大覆盖面,让更多创作者受惠。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推动支撑保障政策进一步落地、硬件环境进一步提升、精准服务进一步深化、统筹联动进一步到位,以全面深入的服务工作调动企业的创作积极性。
《中国电影报》:不久前,北京市印发了《关于推动北京影视业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这一实施意见颁布的意义有哪些?
陈名杰:为配合全国文化中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建设,近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推动北京影视业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围绕影视业发展痛点、难点问题,精准发力、多措并举,着力构建促进影视业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力争到2020年,推动北京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影视之都。
《实施意见》从“文化+科技”、“投贷奖”联动、IP软环境优化、影视园区建设、融合发展、金融支持、影视消费、京津冀协同发展、国际传播、动态管理等角度提出了10个方面重点工作,重点聚焦四个关键问题集成创新:聚焦全产业链,为影视业发展提供新动能;聚焦行业转型,加快构建高精尖影视业结构;聚焦融合发展,促进京津冀影视业深度协同创新;聚焦联动管理,着力优化影视业发展营商环境。这一政策的细化和落实,将会进一步激发我市影视业资源优势,提升影视业支撑全国文化中心的建设作用,为“影视之都”建设更好助力。
通过政策制定引导基础建设优化布局
《中国电影报》:目前北京市电影业发展还有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陈名杰:晓晖部长讲话中提出的四方面问题,同样是北京电影发展中亟待破解的问题。从创作上看,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精品力作还不够多。下一步,我们要紧扣重大时间节点,深耕现实题材作品,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推动创作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中华民族新史诗;从发展上看,还存在电影产能浪费的问题,高质量、专业化的优质影视企业数量还不够多,进一步落实守正创新、处理好数量和质量关系、推动北京电影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任务还很重;从人才上看,领军人才、专业人才和能够与国际接轨的经营管理人才还不够,人才结构还不尽合理。下一步,我们将在电影业中开展“四力”教育,在人才培养上集中资源补短板、调结构,培养一支专业过硬、结构合理、能打胜仗的首都电影人才队伍。
《中国电影报》:在城市院线票房不断攀高的同时,近年来也出现了影院激烈竞争、经营不善的情况。您认为主要原因有哪些?具体到北京市,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怎样的?
陈名杰:北京的影院建设,总体来说应该是良性的、健康的。截至2018年底,北京市影院238家,银幕1675块,座位数22.99万个,且保持了高速增长。单体影院票房成绩全国领先,布局相对均衡。全市票房1000万元以上影院共计127家,分布在22条院线。全国年度票房最高的5家影院中,北京占据4家。北京的农村院线也不断扩大和发展,北京奔小康和北京世纪东方两家主要的农村电影院线,每年放映场次超过万场,为北京农村的休闲和电影普及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影院建设如何更好地布局、更好地对接人民群众的观影需求,而不是盲目建设、盲目扩张,这也是当前需要直面的课题。为更好地引导影院建设方向,去年我们修订了《北京市多厅影院建设补贴管理办法》,加大了对五环以外和远郊区的影院建设以及影院更新改造等方面扶持力度,通过政策制定引导基础建设优化布局。
《中国1949·香山之春》等多部新片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中国电影报》: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北京市在重点影片创作以及相关电影活动上,有哪些计划与安排?
陈名杰:今年我市拟推出的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点影片,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国1949·香山之春》、《周恩来回延安》,有革命人物传记影片《音乐家》,有取材于中国当下的现实题材影片《中国机长》、《中国女排》、《烈火英雄》、《国家行动之打黑风暴》等,这些作品都在紧张制作当中,力争在国庆前后推出,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隆重献礼。
此外,我们还将利用各类活动平台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营造氛围。即将启动的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以“家国”为主题,安排了一系列相关展映;“首都之星”艺术影厅联盟和农村公益放映平台也将有持续全年的主题展映。
《中国电影报》:关于北京市未来几年的电影业发展,有什么样的目标吗?
陈名杰:未来几年,我们将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按照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一核一城三带两区”总体框架,瞄准建设发展具有国际影响力和首都特色的影视之都的总体目标,不断推动北京电影业与世界一流水平接轨。作品创作上,要继续勇攀创作“高峰”,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推出更多中华民族新史诗作品;要培育更多创作力强、产能突出的电影企业,培育数量众多、结构合理、技能专业、与国际接轨的人才队伍;产业发展上,坚持深化改革,优化政策体系,使电影业成为支撑北京高质量发展、壮大高精尖产业的重要引擎,推动产业布局更合理,市场竞争力、创新驱动力、文化辐射力显著增强;文化交流上,打造北京电影的国际品牌,推出一批能够“走出去”、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持续办好北京国际电影节,推动北京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影视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