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由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十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强国产业论坛——用电影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市电影局局长霍志静,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党委书记、馆长(主任)孙向辉参加并致辞。
参与对谈的嘉宾有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傅若清;东京国际电影节主席、前资深外交官安藤裕康;德国导演、编剧、制片人弗洛里安·亨克尔·冯·多纳斯马尔克;博纳影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创始人兼总经理于冬;安乐影片有限公司总裁江志强;演员、制片人、出品人李冰冰;导演、编剧、制片人陆川。
本次论坛聚焦“如何用国际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围绕这个问题,海内外电影人给出了答案,中国电影要“走出去”,必须“两条腿”走路,一个是商业层面,如何建立更好、更全球化的发行和宣传网络;另一个是内容的打造,如何把同一个故事讲给不同的受众,如何协调文化的独特性和共同性。
本场论坛邀请到中国电影资料馆融媒体中心主任、《当代电影》杂志社长兼主编、《中国电影报》社长皇甫宜川和影评人、专栏作家周黎明担任主持。
中国电影需“借船出海”
于冬表示,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中需要做一件事,就是中国电影的国际发行能力、出口能力、辐射能力需要增强,“我们要结交全球共同的朋友,共同的电影人,来讲好中国故事”。
具体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培养国际买家,让全球买家到中国来看片、选片。第二步,积极参与国际合拍,大家共同拿出自己的市场发行能力,先预售、先投资,提前捆绑发行、捆绑利益。第三步,要打造成熟的国际档期。此外,还要建立好海外电影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这样中国电影走出去才能走得更快、更广、更长久。
傅若清在谈到《流浪地球2》海外发行的经验时说,这次选择的是海外专业发行公司,现在也在探讨和国际上一些专业发行公司合作,这些专业的发行公司无论在宣传、排片、布局上都张弛有度,就像《流浪地球2》上映一个月后还有相应的场次。
陆川导演的作品《可可西里》《我们诞生在中国》《北京2022》都是通过镜头展现当代中国,前两部都曾在海外公映,尤其是《我们诞生在中国》在北美取得非常好的票房,他说:“《我们诞生在中国》是跟迪士尼合作,印象很深,因为当时在签合约时就已经确定好发行日期了,并且能够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迪士尼在发行这部影片时,不仅所有迪士尼线下店屏幕滚动播放《我们诞生在中国》,而且首映的时候还请来了伍迪·艾伦、科恩兄弟出席。因此,中国电影的国际制作,还要用世界渠道,我们要借船出海。”
体现共同价值观
“电影深深融入了现实世界,事业和生活、爱恨和情仇、顺境和逆境、存在和死亡、梦想和期望……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可以在电影中找到映照与启迪,电影也因此成为了世界语言。”孙向辉在致辞中阐述了电影本来就是一种世界语言。
傅若清也强调,只有电影拥有了被国际认同的情感和价值观,它才具备了走出去的根本。他分析《流浪地球2》在海外获得票房和口碑的原因,是因为《流浪地球2》是科幻类型片,这个类型更加国际化,同时影片所体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更能够在海外传播过程中产生共鸣。
江志强也以最近比较成功的电影《还是觉得你最好》《毒舌律师》,以及之前创造海外票房纪录的《卧虎藏龙》《英雄》为例,谈到了打造“爆款”的方法,即剧本的重要性,“我拍电影从来都是相信剧本的,当把剧本弄好了,好电影的一半就出来了”。他还谈到,现在已经拍摄出来的电影剧本都能在网上找到,只要用心读好剧本,就能够积累到剧本经验,为成为好的制片人奠定基础。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李冰冰从《变形金刚4》里的女总裁,到《巨齿鲨》里的海洋生物学家,再到《迷巢》里的剧毒生物学博士,在好莱坞的大银幕上塑造了一系列聪慧、干练、高知的东方女性形象。她表示,接到任何一部国际电影公司的邀约,首先要看人物角色,以往西方电影中的亚洲人物形象很多都是模糊不清的,其实不论是中国人、日本人,还是韩国人,都有自己独特、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文化烙印。其次,角色设立上要没有歧视、不被定义、充满力量感,是有信念、信仰的一种角色。
在处理文化跨越时,《窃听风暴》的导演弗洛里安·亨克尔·冯·多纳斯马尔克导演分享了让全球观众产生共鸣的经验——最重要的是要忠实于本国文化背景,尤其要细节化的呈现本国元素,这是第一步要做的,同时这些元素也要让大家能够有所回应。如果要拍摄一部有文化特异性的电影,真正展现出本国的文化元素,这样才是最好的。
同时,他还谈到中国电影在海外国际声誉的提高,“我认为现在中国电影从国际声誉来说已经处在一个制高点了。中国已经能够坚持去建立自己的电影架构,让人们遵循自己的质量标准,就像张艺谋导演和陆川导演现今所做的一样。”
搭建文化交流平台
霍志静在致辞中表示,北京是中国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北京国际电影节举办十三年来,坚持以专业性、国际性和大众性作为办节标准,已经逐渐成长为深受电影人和电影观众喜爱的重要文化交流平台。
东京国际电影节主席安藤裕康则以自己的切身经历谈到了电影或者电影节展担负着非常重要的文化交流责任。他说,中日电影交流的高潮时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当时接触到大量中国优秀影片后非常感动,觉得中国电影有一种特别的新鲜感,比如《黄土地》《芙蓉镇》《红高粱》等,这些作品至今都铭记于心。当时很多日本电影也被介绍到了中国,比如《追捕》《望乡》《砂之器》《幸福的黄手帕》等等,这些电影在中国上映后也受到影迷的热爱。
他还分析了东方文化的独特魅力,“东方文化作为一个整体,具有非常独特的文化意识、美学意识,所以我们的电影也拥有独特的价值感。世界是一个正在发生巨变的世界,我们通过电影语言把东方文化推到台前来,既要尊重东方文化的价值观、美学价值观,也要接受新时代新的价值观,也就是说既要传承传统文化精髓,同时也要共融新的时代文化。”
本场论坛主题为“用电影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就是希望通过深度探讨如何用好电影这个世界媒介,如何在光影变幻中展示出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推动世界电影交流共享,促进人类文明的交融互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