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中提出的“2035年中国电影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愿景目标,8月17日,由北影节组委会主办,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电影技术质量检测所)、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论坛——“理想的观众与观众的理想”在北京雁栖湖举行。
本论坛从观众的视角出发,分“主题演讲”和“圆桌讨论”两个部分,分别从高新技术制作与放映、影院经营能力提升、提高国产影片创作质量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给出建议。
北京广播电视台党组成员、副总编辑,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副秘书长李秀磊在致辞中肯定了新颖独到的论坛主题,她表示,电影是高工业规格、高技术支撑的艺术产品,科技和艺术的结合是电影艺术研究者探寻的经典问题之一,也是这次北影节的重要任务之一。她相信到场的行业专家、电影创作者、院线经理和设备厂商,在艺术创作、影院经营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将会推动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引导更多观众走进电影院。
李秀磊
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电影技术质量检测所)总工程师刘达以“电影科技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为主题,重点阐述了电影核心关键要素及提升优化策略和新时代电影科技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他认为,电影是文化产业发展龙头和现代视听技术的发展制高点,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和智能科学技术的有力驱动下,电影产业正由传统视听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电影发展的核心目标和重中之重,深化电影科技自主创新,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是新时代电影科技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董事长,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正高级工程师傅若清以中影推动高新数字电影的发展为例,指明了影院放映质量和观影体验的提升,能够为观众提供更具差异化、更极致的观影体验,使得观众更加认可银幕观影的独一无二性。此外,他还表示,未来中影将不断完善高新技术格式电影产业链,探索高新技术格式电影在拍摄和制作上的创新性技术,开发相应的前后期制作工艺流程,同时继续进行关键技术的重点突破和创新升级,研发前沿显示技术、探索新技术模式、商业模式、加强高新技术格式电影产业链每一个环节,在此方向上中影愿与业内同仁一起为繁荣推进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孙向辉
傅若清
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馆长(主任)、一级文学编辑孙向辉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影院、院线经营者应该从思想层面上充分认识新时代的社会历史坐标和社会主要矛盾转换带来的新机遇和新要求,从业务层面上形成营销管理观念和体系。她从三个方面给影院提出了发展建议:第一,洞察观众需求,识别细分市场,开发影院定位;第二,制定产品战略目标,创造客户价值,发展长期观众忠诚度;第三,认识策展力量,养育策展人,塑造核心竞争力。孙向辉强调策展人及其策展能力是影院差异化经营和运营者与观众之间实现价值共创的关键力量,也是影院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电影文化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左衡以一位普通观影者的身份出发,看到B站、短视频的弹幕和评论区,他认为中国电影观众的素质,他们的电影修养有时候令我们震惊,这是中国非常理想的艺术电影的观众。并指出艺术电影正在拓展和延伸,对电影观众进行观察和思考做好充分准备会更加重要。
刘达
左衡
《中国电影报》社社长、《当代电影》杂志社社长兼主编皇甫宜川担任本场论坛主持。在圆桌对谈环节上,来自行业一线的精英们分享了他们的经验和成就。
圆桌A从技术角度出发,邀请了技术专家、摄影指导、视觉特效等专业人士探讨如何给观众带来舒适的视听效果和观影体验。
摄影师赵小丁表示,技术方面的进步,为观众在视觉观影和影像呈现上会越来越趋于完美,但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电影创作者在影像体系中注入自身真挚的情感,才能够打动观众。
中影华夏电影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工程师边巍介绍了在CineEurope展会上,CINITY放映系统独家放映了4K/3D/高帧率技术规格的《阿凡达》续作《阿凡达:水之道》的全新片段,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卡梅隆导演答应《阿凡达2》上映时一定会使用CINITY系统的高帧率版。边巍希望《阿凡达:水之道》、《流浪地球2》的放映,能够为中国在世界上掀起以高帧率为基础的或尝试性的拍摄制作环境。
参与了《流浪地球》系列视效制作的北京橙视觉电影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视觉特效总监丁燕来表示,在追求给到观众更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效果的前提下,电影特效需要参与到电影制作的全部环节中,这是很重要的原则性的问题。电影创作中任何一个部门都不能跳离出创作规律,每一个部门都要协同工作。
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电影技术质量检测所)高新技术研究处副处长,高级工程师王萃从两个方面概述了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在科研方面的工作。一是持续针对图像显示、沉浸式音频、数字水印持续开展迭代创新,也包括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通用技术,因不能直接应用于电影产业,所以针对电影行业需求,开展前沿技术定制化研究,将它们和电影产业需求进行深度融合。二是采用云计算技术和后期制作技术相结合,建设国家电影云制作服务平台。
圆桌A结束后,致力于VR研发的PICO公司互动影视中心负责人熊俊杰从VR发展出发,讲述VR内容为影视行业发展提供的无限可能。
圆桌B从影院经营角度出发,邀请了院线和影城经理分享他们在创新消费模式、扩大消费规模等方面的经验,探讨如何为观众提供更加丰富、多样、优质的电影服务,增加整体收益。
中影影院投资有限公司经理,中影数字院线(北京)有限公司经理刘力铭结合具体影院经营数据,表明了中影影院的高格式放映给予了观众极强的观影吸引力。CINITY放映技术以其无与伦比的沉浸式观影体验为北京党史馆店、武汉光谷店、广州太阳新天地店等多家中影国际影城带来了忠实的观众、喜人的票房和卓越的行业影响力。
保利影业投资有限公司运营中心总经理刘洋认为,争取在电影院固定的环境下不断展示出新鲜内容,把更多的内容、更多的展示方式在影院中进行具体体现,要区别化解决同质内容方面的问题,带来一些能够让观众认可的消费内容。
北京天幕新彩云影城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沈涛的“把观众当做朋友”理念,帮助他的影院在疫情前每年观影人次达到了100万。他认为,作为影城首先是做生意,做生意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你的顾客变为朋友。
深影国际影城(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蔡慎表示,电影院是给观众以感受真善美的地方,观众在我们的影城里能够跟创作者产生共鸣的影片就是好影片。我们要把观众服务好,关键在于自己的内心,多一些尊重、给观众一个笑脸,让观众高高兴兴地看电影。
圆桌C从艺术创作角度出发,邀请导演、制片人和策展人,探讨如何创作一部吸引观众的高质量作品,让广大观众对国产电影的满意度持续保持高位。
导演、作家万玛才旦强调,电影越是人性的,越是世界的。他从自身创作经历出发,强调在写剧本、拍电影时,除了解决基本人物、情节的同时,也要把背景带入。
监制、制片人耐安分析了未来电影观众的主力军,并呼吁整个行业要更加关心年轻电影人才的培养,因为他们才是中国电影的未来。
导演杨荔钠就如何拍摄出贴近群众生活的影像提出了自己的理解,“我是一个跟生活捆绑很紧密的一位创作者,因为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作为一个影像工作者的责任”。
中国电影资料馆节目策划、北京国际电影节展映单元策展人沙丹从三方面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第一,观众应该接触更优秀的影片。很多电影在其诞生一瞬间就成为“即刻经典”,电影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导演艺术思维极其优秀,而导演艺术思维需要在创作者、策展人、观众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第二,影院应该拥抱更加多元化的电影与大家见面,与观众进行交流对话,观众了解到电影呈现的意义。最后是作为服务中介,要拥抱技术。
在论坛最后的总结中,皇甫宜川表示,中国电影要形成稳定的高质量发展,就需要心怀观众,需要真正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并为此不断进行实践和探索,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艺术创新,不断技术革命,从而推动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